陳沉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,他非常清楚,在這個時間點出名對自己來說絕對不可能是什麼好事。
原因很簡單,自己幹的是拿錢要命的買賣,自己賣的是“私人武力”,不是什麼泰國香米、緬甸翡翠。
幹這一行的最怕出名,黑水公司就是前車之鑒。
當年他們也是吃了一波“網紅”的福利,以為自己找到正确發展路徑了,于是便開始大肆宣傳。
可結果呢?
你宣傳的越狠,關注你的人就越多,隻要你幹了哪怕一件錯事,就會被無限放大,被人無休無止地糾纏,最後無論是用正規的、還是不正規的手段,隻有弄死你、讓你解散了,攻擊才會停下來。
這是非常現實的風險,也是陳沉接下來必須要處理的麻煩。
――
但反觀胡狼,他倒像真的對這樣的風險沒有任何感知,在聽到陳沉的問題後,他不僅沒覺得有哪裡不對,反而興高采烈地回答道:
“是啊!發酵得很快1
“而且我估計,未來一段時間,你的熱度還會更高的。”
“對了,你不用擔心負面形象的問題了。”
“因為已經有人開始發文反駁紐約時報了,他們幾乎是逐條反駁了紐約時報的論點,梳理了蒲北的局勢,然後還标記了你幹掉的那些人的身份。”
“什麼糯康啦、白所成啦、邦隆的老發家商行啦等等等等。”
“要不然你以為為什麼你被叫做帶槍的黑暗騎士?因為很多人都覺得你是蒲北的蝙蝠俠.”
抽象,太抽象了。
胡狼的這番話讓陳沉有了種極度不真實的感覺,但轉念一想,西方世界本來就對所謂的私刑執行者、所謂的“義警”是帶有天然的英雄濾鏡的。
而恰好,自己幹的這些事情,還真他麼就像是一個義警。
打毒販、滅軍閥、反抗在過去幾年老美的宣傳裡一直扮演着反派形象緬政府.
這不是義警是啥?
好家夥,想不到老美政策轉變的這個紅利,還讓自己給吃上了
“所以是誰在反駁?”
陳沉好奇地問道。
他這句話沒有特殊的意思,隻是單純地想知道西方媒體中到底還有哪一個是能“實事求是”的罷了,但接下來,胡狼的話卻讓他剛剛放松幾分的情緒又立刻緊繃起來。
“你還沒猜到是誰嗎?我為什麼要專門給你打電話?”
“吉雅?”
陳沉下意識地問道:
“不是吧,她還活着?”
“等等,她就算還活着,怎麼可能還‘自由地活着’??”
聽到他的話,胡狼的語氣也變得嚴肅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