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中核心點在于,坦克和步兵都要擁有寬闊的射界,都要保證能對各自的目标形成打擊。
一個很簡單的例子,在當前情況下,在這種村莊争奪戰中,印尼方面的坦克并不是像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利用坦克作為掩體、跟在坦克後面一邊吃尾氣一邊行進,而是落在坦克後方兩百米左右,等坦克通過橋梁,到達村莊邊緣之後,再借助坦克的掩護集體突擊。
不得不說,印尼雖然菜,但在真正開打、真正遭遇強有力的反擊之前,他們的“套路”運用,還是相當到位的。
而這種“到位”的結果就是,陳沉根本就抓不到快速部署、突然襲擊的機會。
還沒見人就是一輪重炮轟炸,打斷作戰區域内敵人的指揮序列,逼迫敵人撤出掩體,尋找新的防炮擊掩體。
緊接着,坦克全速突擊建立威懾,用車載并列式7.62mm口徑機槍掃清殘留的敵方輕步兵,為後續步兵跟進建立通道。
随後,在輕步兵到達之後,坦克繼續向敵方火力方向前進,拉出安全區域,建立火力陣地,把已經做過的事情再做一遍,一步步控制整片區域,拿下整片戰場.
東風兵團被這套組合拳打得完全擡不起頭,這就是體系化的差異。
而現在,在對方已經完全占領村莊、開始依托有利地形向樹林方向前進之後,留給東風兵團的反擊餘地已經被壓縮到了極限。
唯一一個好消息就是,在雙方開始“短兵相接”的情況下,後方的重炮陣地基本已經失去了作用。
至少,東風兵團不需要再擔心從天而降的炮火了。
可到底怎麼打掉這兩輛坦克,卻仍然是擺在陳沉面前的、最重大的問題。
他沒辦法像哈馬斯的敢死隊一樣讓自己的隊員抱着炸藥包沖上去,對坦克進行近距離爆破,也沒辦法利用遠程投射的單兵反坦克武器“點殺”裝甲薄弱的fv101。
他能做的隻有一件事情:拉煙。
跟大多數現役坦克不一樣,老版本的蠍式坦克是沒有熱成像系統的。
原因很簡單,它實在是太小了。
直觀點來說,這輛“偵查坦克”的體積就跟一輛民用qq車差不多大,如果車長和炮長同時出艙觀察,看上去就跟從某些緊湊型suv天窗硬擠出來看風景的熊孩子差不多。
也正是因為這樣的“緊湊性”,它隻在炮塔右側裝備了一部被動式夜視儀,但這玩意兒的性能極為堪憂,屬于60年代夜視技術的産物,到2010年這個時間點,它的功能性已經完全過時,大多數時候,無論是車長還是炮仗都不再使用這套設備進行觀測,而是直接利用潛望鏡目視觀察。
在這種情況下,煙霧彈對坦克的幹擾就相當明顯了。
陳沉非常确定,隻要能在坦克周圍部署出足夠的煙霧區域,自己的隊員一定能夠抓住狹窄的時間窗口,把c4投送到履帶上去。
那麼,作戰計劃中的幾個難點實際上是非常清楚的。
第一,怎麼利用手裡相當有限的煙霧彈,遮蓋住兩輛坦克的觀察視野,同時還要将其與後方的步兵隔斷。
第二,怎麼在極短的時間内跨過近兩百米的距離,突擊到坦克的附近。
――
要知道,fv101在印尼是經過進一步的輕量化改裝的,這玩意兒的極速能跑到接近90公裡每小時,你人靠兩條腿去追,得追到什麼時候?
坦克的駕駛員又不是傻子,你煙霧彈都投出來了,人家還不會跑嗎?
所以,這其實還是一個“時間差”的問題。
必須預判坦克的行進方向,在投出煙霧彈之後,在對方減速、掉頭、重新加速的那十幾秒的時間裡,完成一陣套戰術動作。
而第三點最為關鍵。
如果能夠順利炸毀坦克,人員怎麼撤回來?
東方兵團可不是哈馬斯的敢死隊,在每一個人身上,陳沉都投入了巨大的成本,而他們每一個人的傷亡,都是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