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(第6頁)

“對普通商業公司來說肯定足夠了,但我們性質特殊,一打起來,錢會像流水一樣花出去。”

“光是一個緊急裝備采購,就不知道要消耗掉多少超額成本。”

“這6000萬能不能撐過兩個月、撐到打克欽的收益變現,實際上都是個未知數。”

“總之,我們需要擴展新的市場,為我們注入穩定的血液。”

“明白了。”

陳沉微微點頭,沉吟片刻之後開口說道:

“先往印尼賣一批防彈衣,我們已經跟當地警方達成了合作,一批采購預計會在萬套以上,但價格需要壓下來,壓到3000美元以下。”

“去跟廠商談吧,盡可能壓低拿貨價格,提高利潤。”

“明白,但還不夠。”

彭旭成毫不猶豫地回答道:

“我們至少還需要4000萬美元,讓資金回到安全線上。”

“防彈衣的生意看着很賺錢,但我們隻是個中間商,規模太小了,沒太大意思。”

“有沒有别的生意可以做?”

“.目前還真沒有,至少蒲北沒有。”

陳沉緩緩搖頭。

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樣,軍火貿易這種事情不是你手裡有貨、市場上有需求、再加上有背景就能賣得出去的。

事實上,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“市場飽和度”和“保本基線”之間的矛盾。

陳沉計劃要在印尼開展軍火貿易,但問題是,印尼官方采購的軍火一般都是“國家級”的,對先進程度有極高的要求。

而一些小的訂單,你需要付出的隐性成本,則遠遠超過一單的利潤。

你說我第一單不賺錢,先開辟個市場吧,但市場開辟了然後呢?

你以為你就能源源不斷地有生意上門啊?

武器彈藥的折舊、消耗速度是有限的,不是戰區,哪來的那麼多武器需求?

比如印尼,能消化掉大量武器裝備的,除了jd分子,就是西巴布亞那些武裝組織,難不成陳沉要賣軍火給他們?

一筆單子做下來,東風兵團的未來也就基本沒有了。

要解決這個矛盾,光靠關系、路子是不夠的,最需要的其實還是穩紮穩打的經營,最大程度上壓低成本、擴寬品類、逐漸滲透市常

從軍火庫裡拉一批價值幾個億軍火賣出去秒結賬,那是童話裡才有的事情。

更常見的情況是,客戶跟你說,“子彈我先要個五萬發,防彈衣先來500套,無線電來個20台,你幫我湊湊,盡快發貨,分期付款”。

總的來說,軍火交易需要相對較長的準備時間,可東風兵團現在沒有那麼多時間。

陳沉不由得皺起了眉頭,但在思索片刻之後,他突然眼神一亮。

随後,他開口說道:

“思路還是要打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