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彭德仁身旁的第五團臨時代理團長何布帕毫不猶豫地回答,臉上沒有一點“居人籬下”的委屈神色。
事實上,從一個旅長降級為團長,他心裡本來多少還是有些不平衡的。
但是,在聽完陳沉親自口述的計劃、了解了他自己帶的這個團将要發揮的無比關鍵的作用之後,他的那點怨怼,早就已經消失無蹤。
他知道,在蒲北這個地方,很多人是一輩子都沒機會打自己這麼一場仗的。
所謂的戰術、戰略離這裡的軍閥太遠了,哪怕手裡有再多的兵力,他們所能想到的打法,最多也就是“炮兵轟完步兵沖”而已。
什麼牽制、掩護、穿插、佯攻,那是隻有在書本和電視裡才會出現的東西。
但現在,他就要真正在超越戰術的“戰略”層面,打上這麼一仗了!
哪怕是作為一個團長,他都覺得絲毫不虧!
想到這裡,何布帕立刻轉述了彭德仁的命令,調動其自己手下的部隊,繼續執行陳沉早就定好的策略。
而在他的命令下達之後不到10分鐘,前線最新的戰報也已經傳來。
“我軍四連已經撤出孟昔曼赫拉陣地,正在向薩溫橋方向撤退。”
“六連已在曼昆沙附近完成布防。”
“敵軍正在向曼昆沙附近機動,預計10分鐘後到達。”
“指示六連,在曼昆沙對敵人進行阻擊1
“不追求殺傷,但至少要拖住對方20分鐘1
“明白,拖住敵人二十分鐘1
又一條命令下達,而到了這一步,第五團、同盟軍的意圖,實際上已經展露無遺了。
他們要在果敢境内,打一場低配版的鐵原之戰!
當然,他們不可能做到像真正的鐵原之戰那樣堅決阻擊、不惜生命、不惜代價地拖慢敵人行軍速度。
但是,他們占據着信息差的優勢。
在敵方不确定我方具體作戰意圖的情況下,每一次的阻擊,對他們來說都有可能是決戰的号角。
而在這種情況下,他們不得不謹慎,不得不猶豫!
一旦猶豫,就必然要試探,而隻要試探,就一定要慢下來。
也許他們每一次的試探隻會消耗十幾分鐘、最多半個小時,可這就足夠了。
因為彭德仁,給他們設置了足足20個伏擊攔截點!
當然不一定都會用上,可哪怕隻用上三分之一,能争取到的時間,也已經超過陳沉的要求了
此時,曼昆沙的阻擊已經結束。
六連的付出了不小的傷亡-――這個不小,是以蒲北民地武的标準來計算的。
參與阻擊的隊伍總共有150人,在與克欽軍的交火中,有超過15人傷亡。
但他們的犧牲是值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