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4章(第3頁)

這支叙利亞的“英雄部隊”乘坐3架伊爾-76運輸機,冒着随時有可能被擊落的風險,在米格-29、米格-23的掩護下突擊到泰勒裡法特上空,并在付出數架戰鬥機損失的代價之後成功完成了人員投送和迫降。

600名精銳的士兵攜帶裝備在北郊集結,對猝不及防的自由軍完成了一次突襲,極大地降低了城内的防守壓力。

聽到他的話,陳沉輕輕搖了搖頭,随後回答道:

進攻的勢頭再一次被打斷,而這一次,就連自由軍也停止了盲目的進攻。

“24

sts所在的位置基本可以确定了。”

在前線壓力巨大的前提下,蘇海爾不計一切代價地抽調出接近400人的隊伍對24

sts進行合圍,并成功将他們封鎖在了泰勒裡法特西北部的一片居民區之内。

“他們還沒有放棄,蘇海爾也很有耐心。”

雙方的戰鬥越發激烈、槍炮聲越發密集,但與戰鬥烈度成反比的是,自由軍推進的速度越發緩慢。

這時候,外來的支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。

緊接着,在自由軍重新調集兵力、重新組織起裝甲力量再一次發起強攻的關鍵節點上,104空降旅到了。

首先到達的是原本駐守在阿勒頗的124旅,在最高指揮官的強令下,這支隊伍不顧一切地穿過了從阿勒頗到泰勒裡法特之間接近30公裡的危險區域,頂着北約的空襲将接近4000名士兵送到了城内。

6層樓的樓頂上,陳沉手裡舉着望遠鏡觀察着對面街區的動向,李幫趴在他的身邊,一邊按照他的要求在地圖上做着标記,一邊開口報告到:

他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到了前線的戰鬥上,依靠着“存人失地”的思想,他毫不猶豫地把前線的隊伍後撤到城區内,依托複雜的地形進行節節阻擊,徹底粉碎了自由軍迅速攻陷泰勒裡法特的企圖。

“現在這種情況下,保持耐心是最好的選擇。”

“你沒聽說過嗎?如果被弓箭射中,最好的處理方法不是把箭拔出去,而是把箭杆折斷,把箭頭留在身體裡。”

“現在,蘇海爾就是把箭頭留在了身體裡。”

“你别看泰勒裡法特的局勢很穩定,但實際上,雙方的平衡是極度脆弱且微妙的。”

“想要圍剿sts,蘇海爾至少要調動400人以上的力量,還要攜帶重型武器。”

  

  “同時,他還要考慮來自北約的空襲,要判斷自己的進攻到底是能一舉建功,還是會在北約的轟炸掩護下丢盔棄甲,平白損失有生力量。”

“所以,哪怕是對面隻有20人,他們最好的處理方法也是圍而不攻。”

“最多再有6個小時,104裝甲旅就能部署到位了。”

“到那個時候,叛軍和政府軍的對峙格局才能真正被打破,他才有餘力去處理這塊被丢在城中心的‘魚餌’。”

“在那之前,他們隻需要等着。”

“如果敵人真的犯了蠢、真的試圖依靠空突力量發起救援的話.那蘇海爾就真的是撿了大便宜了。”

“畢竟,防守和進攻,這可完全就是兩回事.”

“明白了。”

李幫緩緩點頭,思索片刻後又繼續說道:

“這一次,叙利亞政府軍可以說是孤注一擲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