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應該說,從曆史經驗來看,美國的特種部隊并不是沒有過被圍殲的案例。”
“但是,那些案例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,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。”
“大多數時候,無論在什麼處境下,他們的部隊都還是能順利撤走的。”
“之前在伊拉克,甚至出現過數百名武裝分子包圍4名遊騎兵,最後還被他們逃脫的案例。”
“所以,你問我有沒有機會,我隻能告訴你,有機會,但機會已經不大了。”
“我們已經做過了嘗試,在情報、火力、甚至是高戰鬥力人員數量全面占優的情況下,信号旗對他們造成的殺傷也極為有限。”
“這意味着,我們幾乎已經頂到上限了。”
“接下來,除非叙利亞政府軍真的發狠了,不計代價地像抓老鼠一樣去把他們趕出來,否則,我們能做的也就隻有.等待。”
“等他們下一次犯錯,下一次意氣用事。”
“隻有那樣,我們才有可能幹掉他們”
話音落下,在場的衆人心裡全部都湧上了一股莫名的情緒。
這種情緒應該說不是“失望”或者“無力”,而是看透事實的釋然感。
是的,東風兵團已經把所有能做的事情做到極緻了,但即便如此,己方也隻是勉強與sts打了個平手而已。
這讓他們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的“弱斜,也越發清晰地看到了東方兵團應該選擇的方向。
――
當然,越是這樣,他們對這一次的勝利也越是渴望。
就好像一??還處在輕量級的頂尖拳手,會渴望用自己的技術去擊敗重量級的對手一般。
所以在這一刻,沒有任何人想要退縮。
反而是在陳沉明确表達出“機會渺茫”這個判斷之後,他們的大腦變得更加活躍起來。
“我們能不能先預判對方後續的計劃?老美還會繼續組織救援嗎?”
首先開口的是楊樹,作為東風兵團經驗豐富的老兵,他已經開始學會用預見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了。
“繼續組織救援是一定的,而且很可能,在很短的時間内,對方會升級救援手段。”
“現在,他們隻出動了土耳其軍方擁有的空軍力量,但接下來,他們很可能會出動b-2、b-52、以及其他更先進的地面裝甲力量。”
“到那個時候,他們就不僅僅是為了‘拯救24
sts’了,他們會直接奔着拿下泰勒裡法特這個目标去努力。”
“那我們有什麼辦法阻止?”
楊樹繼續問道。
“沒有任何辦法。”
陳沉搖搖頭,回答道:
“一旦b-52出現,我們不需要任何猶豫,立刻撤出泰勒裡法特,撤回到阿勒頗去,明白嗎?”
“明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