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康國師身軀微震,吐出一口濁氣:“大墟。”
清幽山人引領着他們夫婦二人通過虹橋,向懸浮在半空中的一座仙山走去,不緊不慢道:“開皇是道家的說法,佛門稱之為空紀。佛門說,成住壞空,空紀是第四紀,而我們道家則稱之為開皇紀。而現在延康崛起,我們小玉京便稱延康為延康紀。開皇時期,大墟昌盛繁榮,開皇覆滅的那場大劫,我小玉京稱之為開皇劫,在開皇劫之前,還有三次劫。”
國師夫人目光閃動,道:“長老說延康國,你們稱之為延康紀,那麼倘若延康覆滅,你們是否要稱之為延康劫。”
“夫人聰慧。”
清幽山人笑了,指向遠處,那裡有一座玉山漂浮在半空,有幾個道人正在搭建宮殿,道:“那座宮殿,便準備存放延康紀的曆史。等到延康國覆滅,便可以整理出延康劫的過往,留給後人參閱。”
國師夫人忍不住道:“長老,小玉京到底是什麼地方?到底是善是惡?對我們夫婦到底有什麼想法?我們來到這裡也有些時日了,這些日子長老一直讓我們在這裡浏覽參觀,而今該說出小玉京的真實想法了吧?”
“我們小玉京并無想法。隻是想觀察國師,觀察變法,記錄下來我們認為有用的東西留給後人。”
清幽山人笑道:“我們自稱為仙,并非是神,并不想幹擾世事運行。”
延康國師道:“仙和神,如何區分?”
清幽山人道:“仙是人,神不是人。”
延康國師若有所思,道:“你的意思是,人無法成神,隻能成仙?”
清幽山人笑道:“國師修煉到神橋境界,站在神橋上看到了什麼?”
延康國師沒有說話,神橋境界是破壁神橋神藏,修煉的第七個境界,也是最高境界。
“神橋神藏,那一道神橋是通往神明境界的橋梁,但是每一個人的神橋都是斷裂的,到不了彼岸。國師應該也不例外吧?”
清幽山人道:“小玉京的仙人也不例外。我們曾經看過不知多少人的神藏,神橋都是斷裂的,站在斷裂的神橋上,到達不了彼岸,便無法成神。其實,按照修為來說,我們已經完全可以與神祇比肩,但是境界卻被斷掉了。”
延康國師點頭,道:“許多年前,我便已經發現了這件事,曾經為此苦惱過,追尋許多古代典籍,但沒有尋到解決之道。小玉京是否有斷橋重連的記載?”
“有。”
清幽山人領着他們走上玉山上的宮殿,道:“不過小玉京也做不到。因為不能成神,所以才想着成仙,所以我們這些老朽才會居住在小玉京。我們雖然自稱為仙,但是大限一到,還是要魂歸黃泉,免不了一死,隻是圖一個清淨罷了。國師,夫人,這邊請。”
延康國師夫婦跟上他,走入山上的宮阙,這裡玉宇瓊樓,盡管有着仙家的飄渺,但卻顯得冷冷清清,看不到人影。
小玉京就是這樣一個冷冷清清的地方。
清幽山人帶着他們穿長廊,走圓門,來到宮阙深處:“不過,在開皇時期,确有一批人連上了斷裂的神橋。他們建造了一個鼎盛輝煌的神朝,後來,這個神朝灰飛煙滅,不複存在,這個神朝的舊址便是今日的大墟。”
延康國師有些激動:“有人連上了神橋?這麼說來,他們可以成神?”
清幽山人點頭,微笑道:“不過這些人在現在已經很少了,他們被稱為神之棄民。”
延康國師怔了怔:“就是大墟中的那些棄民?”
“不。大墟中的棄民,幾乎沒有人擁有完整的神橋神藏。我們小玉京的仙人去查看過。”
清幽山人推開一座門戶,帶着他們走了進去,道:“延康國曾經接過神谕吧?嚴禁大墟棄民走出大墟,其實神谕要你們防備的,并非是大墟中的那些棄民,而是居住在大墟中的無憂鄉中的那些遺民。他們的神橋是完整的,神谕防備的是他們。”
他們面前是一排排書架,書架上放着的是一卷卷厚厚的典籍,那是小玉京的仙人記錄下來的關于開皇紀的曆史。
“國師将這些典籍讀一遍,便可以知道開皇紀和開皇劫遭遇了什麼。”
清幽山人躬身施禮,打算退出這座書樓,道:“倘若國師還要按照自己既定的道路走下去,開皇紀的曆史,隻怕也會是延康國的曆史。開皇紀面對過的事情,延康紀也會面對。”
延康國師還禮,道:“你們小玉京的甄散人是死在我的手中,為何道兄還要讓我來到這裡?”
“我小玉京不幹預世事,隻記載世事。甄散人下山,便不再是小玉京的仙人,他是死是活,與我小玉京無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