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章(第2頁)

緊接着,便湧出無數異形蟲族。

它們僞裝成螺類、海星、海膽、藤壺、牡蛎、蝦蟹、比目魚等海洋底栖生物的模樣,

向前遊出一段距離,

在海底平面上方,吐出一團團灰褐色或者黃綠色的海藻。

海藻一落地,便舒展身軀,生根發芽,

彼此連接拼合,仿佛在海底編織出了一張缤紛地毯。

它們是李昂用沼澤神力培育出的特殊植物,類似海藻、珊瑚與海葵的結合體,

既能通過體内的葉綠素,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,制造食物,釋放氧氣,

也能利用如絲如縷的帶毒刺細胞,吞噬浮遊生物,

最終生産出以小球形式存在的生物質,為整個蟲巢提供養分。

海藻地毯一路延展,

一端向着地勢較高的海底山脈的淺海區域生長,準備尋覓陽光與溫度,

一端則垂落到海底懸崖深處。

穿着笨重潛水裝的李昂環顧四周,

貝希摩斯已經放出了數以萬計的低級工蟲,以及兩百餘隻腦蟲。

所有腦蟲都僞裝成大型海洋生物的樣子,如翻車魚、鲨魚、巨型章魚、鲸魚等,

它們身邊各自圍繞着一些低級工蟲。

“去吧。”

李昂無聲地張開嘴巴,用神力向腦蟲下達指令。

在場所有腦蟲微低頭顱,向造主表達最誠摯的敬意與愛戴,

一部分腦蟲留在原地,指揮工蟲在懸崖深淵的中部挖開岩石,形成岩洞,

利用垂落到懸崖邊沿的海藻,以岩洞為依托,構造出镂空狀的球形建築物——也就是蟲巢的原型。

小笠原群島剛好處于日島海溝、馬裡亞納海溝附近,

這裡海底溝壑縱橫,懸崖深且陡峭,綿延數百千米,

且每隔一段距離就有海底火山,提供豐富熱能與生物質,

足夠蟲群以最初的蟲巢為起點,

沿着海溝懸崖,不斷構建出新的蟲巢,壯大自身。

而一部分腦蟲,

則率領着一群群工蟲,以原初蟲巢為中心,向着不同方向遊去,

它們會勘探地形,尋找食物,尋覓新的蟲巢建造地點,巡邏并預防人類造物的偵測。

在蟲群的努力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