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(第9頁)

  “待到來年這會,差不多就可以送你入縣城學室做弟子了。”

  驚滿口答應下來,乘着沒有農活,第二天就跟着黑夫,開始了艱難的識字之旅。

  識字的教材,當然不可能是某部楚漢題材古裝劇裡出現的三字經,那東西宋朝才有。中原貴族用來識字的《史籀篇》,他們這窮鄉僻壤也沒有,所以黑夫隻能把從閻氏家裡抄回來的那八篇律令當做教材,挑簡單的字教給弟弟。

  “父、母、夫、妻、兄、弟、子、女,你今天先将這幾個字認熟……”

  給驚安排了每日的作業,讓他一個人去撓頭搔耳後,黑夫自己就跑到家裡比較清靜的水井邊,坐在井沿上,在天光雲影之下,開始輕聲誦讀那八篇律令。

  “盜贓值過六百六十錢,黥為城旦舂。六百六十到二百廿錢,完為城旦舂。不盈二百廿到百一十錢,耐為隸臣妾,不盈百一十錢到廿二錢,罰金四兩。不盈廿二錢到一錢罰金一兩……”

  讀到這,黑夫放下了竹簡,唏噓道:“原來在秦國,盜一錢也算盜,而盜錢多少,還牽扯到量刑輕重。盜百一十錢以上者,就要做刑徒、奴隸了,這麼嚴,誰還敢小偷小摸啊……”

  “盜五人以上相與攻盜,為群盜……”

  過了一會,當背到這一段時,黑夫不由氣惱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,遺憾地說道:“可恨,那次捕得的若是群盜,我的賞錢可要多好幾倍了。”

  一時間,黑夫仿佛又回到了前世畢業後,考縣裡派出所編制的情形,隻是那時候他要考的是個小警員,如今卻是派出所長……

  這八篇律令,相當于是考試前閻诤幫他劃好的重點,沒什麼捷徑,隻能可勁地背。等他花了一早上時間,差不多把《盜律》讀得爛熟時,院子裡傳來了衷的呼喊聲。

  “仲弟,你姊丈來了,說你要造的踏碓,已經做好了!”

  ……

  一刻後,在幾個男丁的忙活下,黑夫家的後院裡,便安裝上了“踏碓”,就放置在原本舂米用的杵臼邊上。

  卻見它和黑夫那日描述的模樣相差無幾,是木、石組合而成的器具,兩個方形闆作為碓架,中間設一橫梁,架起一根長長的碓杆,碓杆頭部裝一隻石錘,碓錘正對一個新制的石臼……乍一看,跟個跷跷闆似的。

  “仲兄,你讓姊丈做的,就是這麼一個物什啊……”

  驚好奇地過來看了看,不以為然地說道:“我還以為是何新奇的東西,看上去,平平無奇嘛。”

  “待會你便知道它的好處了。”

  黑夫檢查了一遍,腳踩上去試了試後,便端起陶鬥,将裡面的稻谷一股腦倒進踏碓下的石臼裡,又接過姊丈橼遞過來的另一鬥米,倒進了原來舂米用的杵臼裡。

  随後,他便拿起了木杵,對驚說道:“驚,你過來,吾等比比,相同時間裡,誰舂米舂的多。”

  “仲兄你别開玩笑了。”

  驚卻連連搖頭,舉起自己瘦巴巴的胳膊道:“你天生大力,我卻瘦成這樣,舂米肯定沒你多。”

  黑夫卻不饒他:“你用踏碓,我用杵臼,咱們比比!伯兄,你幫吾等算着數量。”

  驚這才不情願地過來,站到了踏碓旁,黑夫教他試了幾次,二人便一人一邊,開始各自舂米……

  “嘣,嘣,嘣,嘣……”

  他們家的後院裡,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舂米聲,惹得在前院玩耍的陽和月也跑了過來,好奇地看着仲父和叔父在這較量。

  卻見黑夫手持木杵,高高舉起,又重重落在石臼裡,不時有稻谷濺了出來,最初他舂得很快,可這樣重複了一刻鐘後,就開始流汗了……

  而驚看上去就輕松多了,他隻需要用腳踩着踏碓尾部的木杠,就能驅動碓頭升起,随即擡腿減力,讓失衡而落下的碓頭砸在石臼中,反複起落。

  衷則在旁邊為兩個弟弟揄谷子,每當臼内的稻谷慢慢脫殼、變白,已經舂到了糙米的程度,衷就将其勺出,再放入一批幹燥的稻谷。

  最初時,二人舂得的谷物是差不多的,可漸漸地,黑夫那邊,緊密有緻的舂米聲音慢了下來,節奏越來越緩,他有些累了。

  而驚這邊,雖然最初時力度可能不如木杵,卻勝在持久,若是累了,他還可以換一隻腳繼續舂,所以節奏一直沒有太大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