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(第5頁)

  “伊阙之戰前,武安君突然被穰侯任命為主将,當時的他,年方三旬,出身低微,無赫赫戰績,卻一戰而天下皆知……”

  李信邁出鹹陽宮大門時,又擡頭回望那高聳的冀阙,眼中滿是豪情。

  “我必滅楚國八百年社稷,得勝而歸,在此們處,獻荊虜于王前!”

第0163章

陽城

  七月底,那邊李信豪氣萬丈地向秦國的百官、将軍們講述自己的破楚之策。這邊的秦國戍卒們,卻依然不知道這場延誤的歸期将到何時才是盡頭。

  黑夫他們在陳留呆了半個月後,終于收到了新命令,卻不是遣散,而是重新整編。

  來自南郡的兵卒被要求前往陽城縣彙合,衆人頓時面面相觑,相互詢問陽城是哪。

  有知道的人悄悄說道:“在颍水以南,原先是楚國的縣。”

  一聽這地名,黑夫瞬間就想起了曾幾時何時學過的一篇課文。

  “陳勝者,陽城人也,字涉……”

  雖然開頭這段是不要求背的,但不知為何,黑夫卻印象深刻,所以一聽說他們要被調往陽城,瞬間就想起來了。

  他們這批戍卒七月中旬再度離開了陳留,往西南行,走了三百多裡,渡過颍水後,便抵達陽城縣。

  陽城縣的郊外已經成了一個大兵營,除了黑夫他們外,去年奉命從南郡征召入魏的四五千戍卒、刑徒也盡數集中在此,不同于滅魏之戰時,因為分開駐防需要而打散,這回,他們要被重新合到一塊,組成一曲。

  “這是在為野戰陷陣做準備啊。”黑夫暗道不妙,看這情形,自己果然是沒避開秦國第一次伐楚。

  秦軍的戰時編組,是在平時編制的基礎上,組建為大規模的作戰部隊。首先根據作戰對象等各方面情況,确定總兵力,任命三軍統帥。比如先前的滅魏之戰,用于作戰的兵力為八萬,此外還有十萬戍卒、刑徒,都由王贲統領。

  在大将軍之下,又分設若幹個副将,稱之為裨将軍,像最初帶着黑夫他們東進略地的羌瘣,還有楊熊之父楊端和,都是裨将。裨将一般會帶數萬人,稱之為一部,但不全是戰兵,還有不少民夫。

  在裨将之下,基本上以五千人為單位,稱之為一曲,又設有校尉,或稱之為都尉。

  校尉都尉的下屬,就是統轄千人的率長、五百人的五百主了。

  來自安陸、竟陵、鄢陵的五百人被分到了一起,統領衆人五百主黑夫倒也不陌生,正是在攻取外黃之戰時,與他們有過一面之緣的南郡夷道人程無憂。

  在重新調整編制時,黑夫因為已經升到了“大夫”的爵位,被任命為百将。

  百将作為百名士兵的指揮者,相當于後世的連長。

  摸着調兵用的木符,黑夫不由感慨,想想前世,聽進部隊的同學說,在部隊做連長途徑最快的是軍校畢業,幹一年排長升副連,這是4+1年,若是有人兩年不到就混上連長,肯定會被人豔羨。

  可現如今,他在安陸縣和戰場上摸爬滾打經曆了那麼多危險,才爬到安陸縣陳百将、賓百将的位置,心中卻難免有些不足。

  從零開始奮鬥,果然遠不如投個好胎。

  黑夫暗道:“也怪滅魏之戰打的太順,斬首還不少,讓許多人爵位水漲船高,軍爵的含金量也變低了。擱在戰前,一位大夫爵,便有機會做五百主了……”

  好在他這百将沒有指導員來監督分權,可以搞一言堂,手下兩名屯長,相當于後世的排長。分别是老部下東門豹,以及在外黃之戰裡一起拔城先登的先登屯屯長,竟陵縣人槐木。

  黑夫依然記得,槐木在外黃城頭身被數創,連右手掌都被敵人的箭射穿,卻依然用左手提着劍,殺了一個輕俠。

  但是,看着槐木頭頂的右髻蒼帻,黑夫卻略顯驚訝:“早在外黃時你便是簪袅,當時可連升兩級,為何如今還是簪袅?你的爵位還沒到?”

  槐木皮膚黝黑,笑起來顯得牙齒很白:“爵位是得了,但都被我拿去換家人自由了。”

  原來,槐木的兩個弟弟犯了法,淪為隸臣,槐木隻能用爵位去換取他們,一級爵位換一個奴隸恢複自由,這也難怪他願意做先登在外黃城頭血戰不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