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(第7頁)

  怕死,這便是促使徐揚做出這些瘋狂舉止的動力,對死于異邦的恐懼,勝過了事情敗露被秦律清算的危險。人總是先考慮近患再想遠憂的,此人的一切聰明才智,都用來思考如何順利逃走上了,他要将死亡遠遠抛在身後,讓别人來替他承受。

  所以徐揚十分謹慎,他們走的很慢,很小心翼翼,幾乎經過每個巷道,徐揚都會讓人過去看一眼,直到在安置李由的小院兩百步外,他們面前出現了一個形單影支的秦軍什長……

  ……

  共敖出現在街道的另一頭,他手裡高高舉着一個竹筒,向衆人迎面走來。

  當看到面前上百人時,共敖便知道,自己被利鹹帶進了一個大坑裡。

  共敖就是利鹹用來賭博的骨焭(qióng篩子),能抛出什麼卻完全不由他決定。

  但即便是擲出了糟糕的面,他也有用,既可以拖延時間好讓城牆邊援軍趕來,也能給徐揚扣一個抗命反叛的罪名,恐吓那些與他一起叛亂的兵卒倒戈,最後聯合邑内衆人,一起将其剿殺,将城内的混亂降到最低。

  但這樣一來,共敖很可能會成為犧牲品。

  這一刻,共敖有一絲後悔,但卻沒有退步的意思,他依舊直愣愣地往前走着,讓對面的人因為他的出現而停下了腳步。

  共敖生于南郡鄢縣,從小就跟着祖父生活,他祖父經曆過白起水淹鄢城之戰,沒少給他灌輸當年這座城池的慘狀、共氏的遭受重創。于是共敖從小,便對秦國多了一分來自祖輩記憶的仇恨,他甚至不承認自己的秦人,即便在叔父的打點下,進入體制内部做了個小吏,卻依然怨憤不減。

  直到他被迫加入了秦軍,在黑夫麾下做事。

  這期間,他不小心被黑夫救下,欠了他兩條命,也漸漸熟悉軍營生活,成了這支軍隊的一部分。

  這期間,他看到了大梁城的轟然倒塌。

  這給共敖帶來了巨大的震動,多年前他家族的悲劇在魏國上演,很快又輪到了楚國。

  在進入楚國後,共敖發現,自己對這個國家根本談不上喜歡,這裡的貴族沒有他想象的高尚,這裡的百姓生活也沒有他想象的舒服。

  他憤秦,卻又不喜楚,這大概是不少南郡人的身份困擾。

  一個月前,在他迷茫于此事時,黑夫指點了他。

  “忘掉秦國和楚國,忘掉你的國别,隻要記住,你的所作所為,關系到宗族興衰,還有你自己的性命前程而戰,這就夠了。”

  黑夫一席話讓共敖安心了不少,同時也私下給這段話加了一句。

  “也為還清欠下的人情。”

  當數日前,秦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時,共敖也曾動搖過,開始懷疑秦國是不是不行了?但當時黑夫又對他說了一番話。

  “此戰可不是靠一兩次勝負決定的,對楚國而言,若不想滅國,每一次都得戰勝!”

  “秦國卻不同,秦國積累了六世餘烈,百年之勢,有資格敗一次、兩次、三次,隻要最終壓倒楚國,便可赢得勝利。”

  “你如今切勿亂想,做事之前,要多考慮還在秦國南郡的宗族,萬萬不能連累了他們。”

  共敖聽從了,過去他雖然也聽黑夫的話,但總覺得,黑夫隻是在秦軍中循規蹈矩,沒有什麼出格的過人舉動,與自己完全是兩種人。

  沒有長大的青年,總覺得自己與衆不同,世界是圍繞自己轉動。

  可這一次,黑夫卻在抛下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”這句話後,毅然出城詐降,這是風險極高的使命,事若不成,定然身首分離。

  一時間,看着黑夫的背影,共敖仿佛看到了一個混迹于體制内的英雄形象,他更愕然發現,原來自己一直想成為的,就是黑夫那樣的人啊:

  從不喊空洞的口号,隻以家眷和袍澤之情來激勵衆人,平日裡循規蹈矩,關鍵時刻卻又有英雄之舉。

  共敖敬佩之餘,心裡也有幾分不服!

  “你能做到,我為何不能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