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(第3頁)

  黑夫卻顧不上慶祝勝利,立刻讓人将兩個沖在最前面的家夥喊回來,因為黑夫已看到,王翦的帥旗,在朝這邊移動,所到之處,秦兵紛紛避讓。

  一同來的,還有許許多多臉色鐵青的軍法官!

  秦國軍法嚴明,私鬥争首乃死罪!當年在外黃,共敖差點因這罪被殺了,怎麼就不長記性呢?這種事情,是萬萬不能卷進去的。

  好在,在黑夫的阻攔下,他們沒有卷入那數百人的混亂搶奪,很快就抽身而出了。

  氣喘籲籲地回來後,共敖破口罵道:“那些河東兵真像一群野狗,明明是吾等先靠近項燕車輿的,卻被他們推攮開來,若非利鹹攔着,我定要讓彼輩好看!”

  “軍法吏會用斧钺,讓那些人記住教訓。”

  黑夫卻不太在意,笑道:“吾等疾擊項燕軍後軍,破其三千人,向内進攻時又連續擊破了幾個小陣,季嬰也帶着人在後面割首級,縱然未能得項燕屍首,也少不了汝等功勞!”

  就在這時候,東門豹也帶着幾個兵卒回來了,手裡還扛着一樣東西。

  不同于共敖的憤怒,他隔着老遠,便一臉興奮地喊道:“率長,吾等雖沒搶到項燕的頭顱和斷肢殘骸,卻搶到了他的帥旗!這算多大功績?”

  ……

  PS:關于項燕之死和秦破楚都、蕲南大戰的順序,《史記》有兩種不同的記載。

  二十三年,秦王複召王翦,強起之,使将擊荊。取陳以南至平輿,虜荊王。秦王遊至郢陳。荊将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,反秦于淮南。二十四年,王翦、蒙武攻荊,破荊軍,昌平君死,項燕遂自殺。——《秦始皇本紀》

  四年,秦将王翦破我軍于蕲,而殺将軍項燕。五年,秦将王翦、蒙武遂破楚國,虜楚王負刍……——《楚世家》

  荊數挑戰而秦不出,乃引而東。翦因舉兵追之,令壯士擊,大破荊軍。至蕲南,殺其将軍項燕,荊兵遂敗走。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。歲餘,虜荊王負刍,竟平荊地為郡縣。因南征百越之君。而王翦子王贲,與李信破定燕、齊地。——《王翦列傳》

  按照太史公的習慣,一件事存在兩種說法時,會在不同傳紀中分别列出,讓後人自己判斷,這是保留疑論的負責任做法。

  所以分析之後,王翦率軍先破楚主力,項燕自殺,而後再陷壽春虜楚王的順序是合符邏輯的。至于在淮南擁立昌平君的,或是項氏族人借項燕之名為之,類似的事,十來年後,陳勝也幹過一次。

第0278章

結束和開始的地方

  兵卒們把為争奪項燕軀體而同袍操戈的上百人押了過來,一一跪在王翦的戎車面前!

  “軍法吏。”

  王翦頭戴兜胄,青銅在火炬下散發出昏暗的光,撒下陰影,遮蔽了他死盯住這些人的眼睛。

  但見其面沉如水,冷冷道:“戰時拔劍互鬥争功,何罪?”

  軍法吏立刻應道:“禀大庶長,與争首、私鬥同罪!”

  “将帶頭的軍吏斬了,其餘人等,笞三十,奪爵!”

  “王将軍,吾等沖鋒陷陣之功!”

  那幾個百将、屯長直起身子,大呼冤枉,甚至還有人一把扯開甲,在火光映照下,黑夫也在人群中踮起腳,發現那漢子前胸後背滿是刃傷的疤痕,應是過去許多年累積下來的。

  “我追随王将軍多年!”他大喊道:“我在阏與流過血!”

  “我記得你。”王翦淡淡地說道:“然功是功,過是過,有功必賞,有過必罰!”

  這時候,喊什麼也沒用了,秦國軍法重罰,功亦不能抵過,随着軍法吏一聲令下,包括此人在内,十來名軍吏被按倒在地,王翦的短兵親衛們,舉起方才一直沒機會染血的兵刃,将其頭顱一一斬落!

  王翦讓傳令兵一人持一首級,騎馬去方圓十數裡的各部宣揚,勒令兵卒們不得私鬥争首,否則這就是下場。

  辦完這件事後,他才又命人将項燕的屍體運過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