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(第2頁)

  “此外,他之所以長得如此肥大,還因喜食甜物,蜂蜜、饴饧,甚至是人乳……”

  黑夫沒書籍、女子送張蒼,便幹脆贈了他五十斤紅糖當見面禮。

  需知這年頭甜是稀罕的味道,沒有那麼多蜂蜜吃,饴饧張蒼早吃膩了,黑夫送他紅糖,正是投其所好,頓時喜出望外,當日就嗑了半斤。随後每天來禦史府上班,都會帶些,休憩時吃的滿手沾黏,仔細地洗幹擦淨,才會去碰他視若珍寶的書籍們。

  “明明是個甜黨,卻活在‘鹹’陽,真是苦了他了。”

  黑夫有些好笑,他的堂弟彥去了渭北租市肆,打開紅糖銷路去了,不知千百年後,能不能把鹹陽變成“甜陽”。

  也正是以此為契機,黑夫才和張蒼攀上了交情,他又剛好住在張蒼隔壁,二人很快就孰識了,張蒼亦發現,這個靠軍功混到鹹陽的黔首子弟,雖然故意顯露出一番鄉下人進城的模樣,可談吐卻頗為不凡,不經意間,還偶有驚人之言。

  比如他與張蒼提出“算盤”的設想,讓張蒼深以為然。

  等張蒼從差點被書活埋壓死的驚吓裡緩過來,黑夫也跟他聊起了這兩日最熱的話題。

  “大王令丞相、禦史、廷尉及諸議郎議帝号,子瓠素有博學之名,沒被丞相和禦史大夫、廷尉喚去相詢?”

  張蒼道:“右丞相與我不熟,至于左丞相,偏好儒家,主要咨詢那些征辟來的博士儒生。”

  秦國丞相分左右,其中右丞相為正,自從昌平君卸任後,就由隗狀擔任,左丞相則是今年才從禦史大夫升上去王绾。

  這兩人一個是法家出身,一個則是儒家的同情者,都不會來找他這個不儒不法的家夥。

  “廷尉倒是派人來問過我……”

  張蒼也不隐瞞,笑道:“但我隻是将廷尉需要的典籍送去,廷尉手下自有聰明的幕僚議論。”

  他雖然是李斯師弟,但二人的交情,頗有一種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的感覺。或許是李斯做事十分小心,不願意給秦王一種“結黨”的印象,所以很少找張蒼,又或者是因為另一位同門韓非之死所緻?

  黑夫來找張蒼,亦是有目的的。

  他就算要把正确答案獻上去,但做試卷也得有解題過程吧。既然是如此嚴肅的事情,便不能拍腦袋瞎說,而要兼顧三代傳統,甚至追溯上古時伏羲、黃帝、神農的事迹……

  以他的出身,經曆,貿然獻尊号,肯定會被人懷疑:這厮一個黔首出身的武夫,怎知道這些?

  “和張學霸聊天時聽說的”應是一個不錯的借口。

  這時候,在黑夫的請教下,張蒼已侃侃而談起來了。

  “古有五帝,有人言,五帝是庖犧、神農、黃帝、堯、舜。亦有人言,五帝為太昊、炎帝、黃帝、少昊、颛顼,不一而足。但不管如何,都是古之聖王。”

  “然而,這隻是近人儒生附會之言,我閱覽古書,發現商人絕口不提黃帝、炎帝,其金文所載之帝,乃高高在上的‘明明上帝’,亦可謂之為帝俊。《玄鳥》中的‘古帝命武湯,正域彼四方’。《長發》中的‘有娀氏方将,帝立子生商’。均是如此,不過殷商諸君也稱帝,因為商君不僅管戎事,也管祀事,既是人王,也是神巫,自視為天帝的化身,帝乙、帝辛便是例子。”

  見黑夫聽得有些發懵,張蒼又解釋道:“帝辛便是纣王。”

  “到了武王滅商,周人看法與商人大相徑庭,隻稱天子,視自己為代天牧民,天聽自我民聽,天視自我民視,故隻敢稱人王,不号天帝。”

  張蒼又嚼了塊糖:“不過等到禮崩樂壞,諸侯相繼稱王,王号已不足以顯貴後,帝号便成了更高一等的名号。這時候,便又有人想要稱帝了……”

  “子瓠的意思是,過去已有人稱帝?”

  黑夫有些驚訝,這些偏門的曆史,他還真不知道。

  張蒼科普道:“秦昭王時的秦相魏冉乃稱帝首倡者。”

  原來,當年秦、齊兩強并立時,秦相魏冉就采用秦齊并稱為“帝”的策略,拉攏齊國連橫。他為秦昭王在宜陽建朝見之行宮,讓秦王自立為“西帝”,并派使者向齊湣王送去“東帝”之稱号,并約定五國伐趙,瓜分趙國……

  “不過這場稱帝,草草結束了,齊湣王稱帝不過月餘,便被蘇秦說服,去帝号了,東帝沒了,西帝便遭到天下群起攻之,也隻能去之。”

  “但蘇秦雖然看似處處為齊着想,但他的真實目的,是輔佐燕昭王破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