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來成都是這麼來的……”黑夫雖然喜甜,卻也嗜辣,很喜歡成都、重慶。
他繼續往下看:“昭襄王十四年,蜀侯恽祭山川,獻饋于王,王與近臣,近臣即斃。王疑蜀侯恽欲反,大怒,使恽自殺,并誅其臣二十七人……”
讀到這裡黑夫一驚,明白秦始皇讓自己來讀這段曆史的用意了。
果然,再往下讀,又是一次叛亂。
“昭襄王十五年,王複封公子绾為蜀侯。至三十年,又聞蜀侯绾欲反,王複誅之。遂廢蜀侯國,置蜀郡,使張若為郡守……後孝文王又以李冰為蜀郡守……”
讀完之後,他久久無言,隻是長歎了一聲,捂住了臉。
好家夥,被皇帝甩幹貨打臉了啊!
張蒼當然知道竹簡上的内容,見黑夫舉止有異,便低聲道:“你究竟與陛下說了什麼?”
“無他。”
黑夫又露出了笑,這件事,是皇帝給他的小教訓,自己必須三緘其口,但仔細想想,能得到秦始皇指教,還是挺榮幸的。
秦始皇要表達的意思很明顯,黑夫獻上的“一國兩制”之策并不新鮮。而“以邊侯鎮戎伯蠻夷之地”的進言,惠文王、昭襄王早就在蜀地實踐過了,結果卻不太好。
不管是開明氏的蜀侯,還是秦國的兩位公子,都沒有好下場,反倒是隔壁的巴郡。沒有封子弟鎮守,直接設郡,因為對巴人推行的民族政策合理,從未出過什麼大亂子。
“此有叛侯而無叛郡也……”
黑夫笑容有些苦澀,他明白皇帝的意思了:年輕人,要對國家大計進言獻策,還是再多學學吧!
他也總算明白,為何皇帝和法家,會堅持全面郡縣,絕不姑且分封了……
這件事,已成定局,憑他三言兩語是無法改變了。
……
果然,到了次日,還是黑夫輪值于四海歸一殿的時候,皇帝召集群臣,在朝會上宣布了對封建、郡縣的決策。
“三代之時,天子建國,諸侯立家,卿置側室,大夫有貳宗,親親尊尊,雖萬人稱頌,然則,此私天下也!”
“秦則不同,以法為教,以吏為師,賞不私其親,宗室無功勞不得屬籍,公子王孫二世為庶民,黔首士伍以耕戰之功可列于朝堂,此公天下也!”
立于殿内,黑夫喉頭動了動,總覺得這話不太對勁,但想到自己的經曆,卻也沒毛病。
他雖然靠了抱李由大腿才發達,但歸根結底,能讓他升上來的,還是秦國相對公平的軍功爵制度。
在這兩段擲地有聲的宣言後,皇帝令谒者宣讀了最終的裁決:
“今天下共苦戰鬥不休,以有侯王。賴宗廟,天下初定,又複立國,是樹兵也,而求其甯息,豈不難哉!封建、郡縣之論,廷尉議是!”
“故朕不封子弟,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監!”
勝負已分,殿尾巴的博士們陷入了一片寂靜,他們對新的王朝失望透頂。
左丞相王绾則輕歎一聲後,率先下拜稱頌,表示服從皇帝的決意!
李斯也與群臣一同下拜,但低頭之際,嘴角卻露出了無人察覺的笑意。
這不僅是他和王绾未來的右丞相位之争,也不單是一場封建郡縣之争,也是法儒之争。
這幾個月來,儒家博士們的上蹿下跳,終于被一棍子打醒了,皇帝最信任的,依然是法家之政。
而他李斯,永遠簡在帝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