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(第4頁)

第0335章

巨利甘若醴

  對有過節的人,要麼直接不見,但既然迎進來,黑夫也沒有拿大,他接受了麥輝、石共二人的道歉,隻是婉拒了他們的禮物。

  “既然誤會已解開,二君勿須多言,隻望今後蜜、糖之市,能分我那堂弟彥一杯羹即可。”

  黑夫爵位與麥輝相當,但職權卻猶如天壤之别,麥輝、石共也不傻,知道惹到了不該惹的人,認慫認得飛快,随即唯唯道罪,告辭而出……

  二人離開後,黑夫回到屋内,烏氏延卻沒有走,而是繼續留在席上。

  卻見此人三十餘歲年紀,衣着與普通秦人并無兩樣,隻是體貌略異:他長着高鼻子、高顴骨、深眼窩、長臉濃須,一看就不似夏子,而像一個戎人。

  烏氏延的确是戎人,百年前,泾水源頭還是境外戎狄之地,有一個叫“烏氏”的戎人部落,臣服于義渠。後來秦惠文王擊敗義渠,收服諸戎,秦昭襄王三十六年,滅義渠置北地郡,又在雞頭山設置了烏氏縣,烏氏一族從此歸附于秦。

  到秦始皇親政前後,烏氏縣出了一個叫烏氏倮的戎商,他依靠世代畜養的騾馬,馱運貨物,做轉手貿易。先南走鹹陽購買絲缯,又西至諸羌,用絲綢換取羌人戎王的牛馬,再帶回關中,賣給秦國官府。一來一回,獲利甚衆。

  時值秦始皇欲統六合之際,不論是統一戰争還是國内耕種,都需要大量牛馬牲畜。于是皇帝便讓少府與烏氏倮接洽,讓他做秦國官商,專司對外貿易,十餘年來,為秦國換來了大量的馬牛,既保證了戰争順利進行,同時也滿足了骊山陵等工程的需要。鑒于其貢獻完全可以和軍功相比,秦始皇便以“比”的形式給予他封君待遇,每年四時可與列臣一同上朝觐見。

  這道旨意是與封寡婦清為貞婦一同宣布的,從财富上來說,烏氏倮和寡婦清不相上下,都有過億錢的身價,但若論地位,烏氏倮還要更勝一籌!

  黑夫之所以同麥氏、石氏和解,主要是賣烏氏一個面子,烏氏倮相當于大秦的外貿部長,他可得罪不起。

  此時此刻,秦朝兩位首富的弟、子相對而坐,都看着對方,似笑非笑,看得出來,他們不是第一次見面了。

  黑夫進門時,正好聽巴忠道:“烏君消息真是靈通,竟找到這來了。”

  烏氏延則用有些生硬的關中話說道:“豈敢,隻是沒想到,巴君與中郎戶令是舊識,為何不替我引薦?若如此,這場誤會根本不會發生。”

  “我哪裡知道麥氏、石氏對烏君言聽計從呢?”巴忠看了黑夫一眼,話裡有話。

  烏氏延見黑夫進來,起身朝他解釋道:“中郎戶令,我之所以與麥、石二人相識,是因為北地郡野蜂蜜運至鹹陽,要交給石氏的商賈代售。而邊外之地,除了鹽、布之外,饴糖也能賣不菲的價錢!故而與兩家有聯絡。”

  “我近日聽聞,南市多了一種叫紅糖的新穎之物,剛打算來看看,又得知鬧出了官司。差人一打聽,才知售賣紅糖的乃是中郎戶令堂弟。中原有句話,商賈之事,和則兩利,争則兩弊,于是便自作主張,出來化解這一誤會,還望中郎戶令勿怪。”

  原來,烏氏倮除了做絲綢、牛馬的轉手貿易外,也會運些境外所需的中原物品,如鹽、布、糖等過去。

  黑夫倒是來了興趣:“羌人也吃饴糖?”

  “喜歡饴糖的是月氏人。”

  烏氏延有自己的目的,也不隐瞞,說道:“由烏氏縣往西六百裡,至大河之源,渡河後,便是河西月氏之地。月氏人被服飲食言語略與羌同,隻是不同于羌人燒地而耕,月氏無城郭常處耕田之業,逐水草遷徙,随畜牧而轉移,羶肉酪漿,以充饑渴。”

  “酪漿或加鹽鹵,或加饴糖,方算可口,故而月氏戎王每年都要以數百頭牛馬,易取關中饴糖數千斤。”

  黑夫已聽得入神了,月氏他是有所耳聞的,不曾想,現下的月氏還盤踞在河西地區,與秦國如此之近,雙方也沒太多摩擦。

  而烏氏兄弟開辟的這條貿易路線,可以視為最早的絲綢之路吧?

  說到這,烏氏直爽地道明了自己的目的。

  “我今日前來,除了希望麥、石二人能向中郎戶令賠罪,解除誤會外,還希望中郎戶令,今後能将紅糖轉售于烏氏!再由烏氏賣到諸羌、月氏去!”

  烏氏延為兄長坐鎮鹹陽,購買氐羌之地需要的貨物,眼光也算毒辣。

  他得到紅糖後,便驚異地發現,相比于半幹難以保存太久的饴饧,那些馬蹄形的紅糖經過脫水處理,十分幹燥,不但易攜帶、易儲存,而且甜味遠超饴饧。

  更妙的是,從南郡商賈一口氣拿出兩千斤來售賣看,此物還不像蜂蜜一樣,難以量産!

  “此物若能售至羌、氐之地,定能讨戎王們喜歡!兄長又能多換些牛馬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