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道:“三子書法精湛,天下聞名,今日下去,便效仿周時《史籀篇》,将秦篆三千餘字去繁就簡,以朗朗上口之章句,書于簡牍之上。再作為範本,發三十六郡,使官吏、學室抄錄修習,必使秦字在諸郡推行,絕滅六國異字!”
李斯、趙高、胡毋敬三人應諾,《史籀篇》他們不陌生,乃是周宣王時太史所撰的識字課本,秦始皇的意思是,讓他們各自用秦篆編寫一本老少皆宜的識字教材,推行天下……
“陛下,臣黑夫前來複命!”
就在三人奉命告退後,殿外又響起了一個大嗓門,卻是前日奉命去雲陽縣的中郎戶令黑夫回來了!
……
得到準許後,黑夫匆匆入殿,秦始皇看着他道:“隸臣程邈還沒死?”
“賴陛下仁德,程邈幸而未死。”
一邊說着,黑夫還将懷中一份帛布、一份簡牍雙手奉上。
“陛下,此乃程邈的自陳!”
“現在才自陳?”秦始皇冷笑:“十年前樊於期反叛時,他又在做什麼。”
秦始皇不欲接,但黑夫卻一直舉着,他也看到了滿殿鋪滿的六國文字,暗道自己來的正是時候,便垂首道:
“陛下,程邈自知有罪,故他花了十年時間,做出了一件有利于國的大事!”
接着,黑夫便将程邈在雲陽獄中覃思十年,損益大小篆方圓筆法,結合秦吏記錄案件爰書的速記體,成隸書三千字的事,一點不漏地禀明皇帝。
秦始皇态度稍緩,此事是程邈入獄前就在做的,正因如此,他才留了程邈一條命,想看看他能做出怎樣的成果來。
但始皇帝并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,這次派黑夫去巡視,若有成效還好,若無成效,程邈恐怕要過上真正的牢獄生活了。
他接過黑夫帶來的帛書、竹簡,卻見上面分别用篆書和隸書寫了奏言。
黑夫亦代為轉述道:“程邈以為,陛下一天下後,不論是中央還是郡縣,政事越發繁多,圓轉的篆書書寫太慢,已經不适應繁忙政務。而程邈所造隸書,以秦篆為基準,雜采各地秦吏的速記寫法,以方折筆代替圓轉篆書,雲陽獄吏試之,發現以篆書抄錄五百字的政令,要一刻半才能寫完,但以隸書卻隻用一刻……”
他在基層政府供職過,所以知道,因為秦國獨特的律令制度,就算是一個小小縣寺,每天都要處理大量訴訟,接到許多政令,發出好些爰書。
所有不論中央還是郡縣,都有大量刀筆吏存在,在沒有印刷的年頭裡,唯一的辦法就是抄錄,而抄錄速度,就直接決定了工作效率。
秦始皇也是個極度注重效率的人,鑄個金人,修個宮殿都要求急速完工,有時候他發出的诏書禦史府未能及時抄完,皇帝便會雷霆大怒,讓刀筆吏們下崗,重新換一批。
如今聽說,隸書能讓工作效率提高三分之一,豈能不喜?
在看完程邈的自陳後,秦始皇發問道:“程邈一共作出了多少隸字?”
黑夫道:“共三千三百餘,每個篆字,均有對應的隸書……”
秦始皇沉吟道:“朕欲使得天下書同文,使三十六郡廢棄六國文字,使用秦篆,去六國舊字,又立新字,是否會有不妥?這些隸書若發到地方,官吏能認出來?”
黑夫極力想促成此事:“程邈有言,隸書者,篆之捷也。他并非重新造字,隻是略有修改,字形比劃變動不大。再者,臣聽說過一句話,叫禮以簡為上。秦自從商君變法以來,一直在精簡禮儀,去除繁瑣,文字何嘗不能精簡?”
“臣在南郡時,便發現郡縣的刀筆吏們,早就在用類似的手法,簡化字形,使之方便書寫,提高速率。但因各自習慣不同,常出現文字異形,長此以往,反倒不是好事。堵不如疏,不如以小篆為正體字,诏書、文書用之,隸書為佐,尋常記錄用之,如此一來,不管是九卿還是郡縣,處理政務時,以趨約易,能事半功倍,何樂而不為?”
這番話打消了秦始皇最後一絲猶豫,他颔首道:“便如卿所言,令程邈出獄,來林光宮谒見,并将隸書傳授予刀筆吏。待廷尉、中車府令、太史令三人将各自的篆書篇章作出後,讓衆人以隸書抄錄,一同發行天下!”
言罷,秦始皇感慨道:“昔倉颉造字,以教後嗣,天下方有文字。而今又有隸臣作隸書,以趨約易,程邈當年的罪過,也可以抵消了……”
“陛下聖明!”
黑夫不失時機地再拜道:“臣受程邈啟發,亦有一個主意,或能成為陛下書同文字的助力!”
秦始皇聞言失笑:“莫非你也要來學着造字?先有隸人作隸書,如今,你也想作出一種黑字不成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