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(第1頁)

  黑夫道:“我的目的,已在奏對時說得明明白白。”

  内史騰卻搖了搖頭:“不對,你當年是征江南豫章的别部司馬,提議建南昌城,欲昌大南疆,甚至還向陛下進言,說上贛、蒼梧之地可分封子弟為邊侯,在陛下眼裡,你當是最該力主南進的臣子。”

  “可近來,你卻一反常态,認為南進應緩,反倒支持起與你毫不相幹的西拓來,這出乎了陛下意料,事後定會猜想,你為何有如此轉變?所求又是什麼?”

  獻策前,内史騰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黑夫的高瞻遠矚上,忽略了他的目的,如今出了事,黑夫也隻能硬着頭皮,将事實告知他。

  “不瞞婦翁,除了以為此策的确能鞏固根本,開拓關西邊外之地外,我提議南下當緩,西拓當急,還有一些私心。我深知五嶺難越,越人難攻,不願我的舊部将士死傷慘重……”

  “李代桃僵,禍水西引?”

  内史騰搖頭:“比那些所謂‘诤臣’的直言進谏高明多了,你倒是知道疼愛舊部,彼輩是你的袍澤子弟,在地方上的根基,偏心愛護無可厚非,但若讓情義勝過理智,反而會變成羁絆……”

  黑夫應諾:“莫非陛下察覺了我的這層深意?”

  “若陛下對此不滿,應會将你某位舊部從豫章調走,以示警告,而是不是拿我來敲打,此事應也與我有關。”

  沉思半晌後,内史騰忽然啞然失笑。

  “陛下不會是以為,你是因為與我家結親,受了我的指使,才前後不一,朝南暮西的罷!”

  的确,開拓關西,将給内史騰帶來許多權力和繼續往上升的機會,這本是好事,但在皇帝眼中,這對翁婿就有點借公家之器,為私家牟利之嫌了。

  而讓内史騰結束随駕,提前回鹹陽去,便是對此舉的一點小小告誡,同時也在暗示黑夫:多一些主見,勿要事事都聽從于婦翁!

  這真是意外之禍,雖不會對整件事産生影響,黑夫也仍會受到重用,但皇帝對翁婿二人的信任,是有一點下跌的。

  帝王之心真是難測,黑夫感覺有些冤枉和不爽,難怪人常言:伴君如伴虎。

  不過内史騰還沒有停止思慮此事,他忽而又道:“吾婿,你在陛下身邊做郎官時,可與陛下在旁近臣有怨?”

  “婦翁的意思是,陛下身邊有人進讒言?”

  他一提醒,黑夫就立刻想到了一個人。

  “中車府令,趙高!”

  ……

  因為僅是猜測,黑夫暫未把趙高的事告知内史騰,回雍縣的路上,他一直在閉目思索。

  姜還是老的辣啊,經内史騰抽絲剝繭,黑夫算是厘清了事情的經過:本來是一樁好事,但因為某位在旁近臣的一句話,讓皇帝生疑,但又不想打擊黑夫,讓外人以為皇帝不認可西拓,便讓内史騰代受委屈。

  這敲打不痛不癢,卻讓黑夫心裡很不舒爽。

  “這趙高與我什麼仇什麼怨?竟下這種爛藥!”

  隻因為黑夫在陳郢時,聽聞趙高名号時,震驚之餘,多瞪了他一眼,算什麼大仇?黑夫料想,趙高對他的莫名敵意,還應有其他理由。

  “之後議尊号時,我的奏疏又恰好與他雷同,算是搶了趙高的風頭,之後他對我雖一如往常,宮中相遇,也停下來寒暄幾句,但總覺得他不懷好意……”

  從趙高的角度來看,大概以為自己在暗,黑夫在明,可實際上,在黑夫眼中,趙高早就是一盞璀璨明燈了。

  “我吃了一次悶虧,絕不會有第二次……”黑夫暗暗發誓。

  内史騰在東行前,對黑夫的最後囑咐就是,即便找到了進讒言之人,也不要貿然行動,因為……

  “陛下喜歡讓政見不同的臣子位置相匹,彼此相競。”

  他列舉了李信、王翦的伐楚之争,王、蒙兩軍門的暗暗競争,李斯、王绾的政鬥,甚至是蒙毅、趙高的舊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