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吾等也曾賄賂月氏部落君長,他們隻說,此玉并非月氏所産,是從流沙大漠用駝隊運至昭武城,再追問,卻不肯再透露半句,說是月氏王有令,向東人洩西方之事者死!”
“我不死心,曾派一隊人偷渡合黎水,向西進發,結果杳無音訊。隻是到來年貿易時,月氏王給我送來了他們的人頭……”
說起這件事,烏氏延還有點來氣。
很明顯,月氏這麼做,是為了壟斷貿易路線,因為控制了河西走廊,他們既可以買下西方之玉,也可以獲得東方絲綢,然後再将兩者高價賣給對方,從中賺取巨利!
這種生意要維持下去,就必須杜絕東西兩方商人接觸。
就連烏氏倮兄弟,也對西域知之甚少,這樣的話,隻能參考假托周穆王西行的《穆天子傳》了。裡面倒是描述了不少西域地名,什麼舂山、赤烏國、群玉山、曹奴……
據黑夫猜測,書中說赤烏國盛産美女,也許是樓蘭?而群玉山大概就是和田,因為書中說周穆王在那兒“取玉三乘,玉器服物,載玉萬隻”,當真收獲頗豐。
總之,月氏以西的世界,比中原人想象中的更大。
黑夫開始拼命向烏氏倮灌輸道:“月氏占據河西,阻斷東西客商,獨占玉、帛之利,所獲利潤,十倍于烏氏!”
“故而,陛下若派李信将軍西征滅月氏,于烏氏有利而無害。月氏若滅,烏氏商隊便能暢通無阻,沿着河西一直往西走,一邊為陛下尋找西王母之邦,一邊與西方邦國貿易。屆時,絲絹紅糖,可直銷到數千裡之外,玉石等異域之物,亦将源源不絕運入中原,這一來一回,所獲之利,與賤賣絲絹予月氏,孰大?這便是我說的大買賣!”
烏氏倮意有所動,但他是個理智的商人,不會為了虛無缥缈的東西賭上一切,他思索之後道:
“西拓之策才剛剛實行,現在談滅月氏,為時尚早。但郡尉這麼一說,老夫倒也極想知道,月氏以西,究竟有多少邦國,其人口多寡,有何特産,等着吾等去貿易。”
烏氏倮産生這種想法,黑夫的目的便達到了一半。
一位偉人說過:一旦有适當的利潤,資本家就會大膽起來。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,它就铤而走險;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,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;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,它就敢犯任何罪行,甚至冒絞死的危險!
除了野心勃勃的征服者外,商人,永遠探索發現的急先鋒。
就像文藝複興後的歐洲人一直迫切希望繞開奧斯曼帝國,與印度、中國直接貿易,所以前赴後繼不斷奔赴大海一樣。這時代的中原人,不僅皇帝向往神秘的昆侖和西王母,烏氏倮等商賈,也希望能直接找到玉石原産地。
“這種渴望,便是地理大發現的動力啊……”
黑夫自己當然不可能去搞探索,風險太大,不小心就會像張骞一樣,十幾年都回不來,這個重任,還是得交給烏氏倮家的商隊。
這時候,烏氏兄弟已經開始研究,如何繞開河西月氏,派一支商隊去西方看看了。
烏氏延提議道:“可以走湟中,那兒群羌林立,隻要給諸羌豪酋打點得當,便可放行。”
他所說的路線,是直接走青海柴達木盆地到西域,這也是曆史上絲綢之路的副線,張骞第一次通西域時,便是從這條路回來的。
不過,曆史總是有奇異的地方,曆史上,張骞通西域,是為了尋找大月氏,現如今,烏氏兄弟通西域,卻是想避開月氏……
烏氏倮則道:“還可經匈奴,走草原西行!匈奴不事貿易,不會故意阻撓,隻是匈奴人喜歡劫掠客商,風險亦不小。”
他所說的,應就是“草原絲綢之路”,從北方草原一直西行,隻要有水草的地方,就有路可走。
一邊說着,烏氏倮亦看了黑夫一眼,笑道:“走這條路線,亦能為陛下,為郡尉打探匈奴虛實!”
“好一個生意人!”
黑夫心中暗道,沒錯,這就是他力勸烏氏倮的目的之一!
最好的間諜,無非是兩種人,其一是出使外國的使臣,其二,則是做邊疆貿易的商人。黑夫不僅需要烏氏倮在資金、牲畜上予以協助,還需要他手下的商隊深入匈奴,幫自己打探敵人虛實,達到“知彼”。
強迫烏氏合作,和烏氏主動幫忙,效果是大不相同的。
眼看這筆買賣就要談成了,一旁的陳平乘機說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