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403章
君子藏器于身
張良被魯勾踐噴了一臉唾沫星子,也不氣惱,擦了擦後,攔在了門口。
魯勾踐拔劍指向他,如當年怒叱荊轲一樣,斥道:“孺子,讓開!”
張良卻不讓,說道:“我親眼看着高先生在宋子城擊築而歌,毅然被捕。之後,聽聞他刺殺不果,被車裂于鹹陽時,與魯大俠聞荊卿刺秦失敗的心情一樣,恨不能以身代之!”
“荊卿雖死,但他令暴君膽顫目眩良久,為吾輩楷模!”
“高先生雖亡,但他喊出的那句話,足以令天下人争相效仿。”
此乃隐秘之事,魯勾踐倒是不知道,一愣:“什麼話?”
張良亦是近來才通過某個匿身在鹹陽朝堂上,為反秦志士提供消息的人處得知的,便一字一頓地說道:“高先生怒斥暴君:時日曷喪,予及汝皆亡!”
據說,這是夏民痛恨自诩為太陽的夏桀,發出的詛咒,表示誓不與其共存。商湯讨伐夏桀時,也将這句話寫進了誓詞裡……
魯勾踐在理解這句話後,放下了手中的劍,默念此言,嗟歎數聲。
這句話,可謂是喊出了複國者們的心聲,他們的親朋好友,死于秦軍之手,頭顱被斬,社稷家室被毀,秦朝一副将輕俠趕盡殺絕的架勢,也使雙方沒了任何和解的可能。
眼看魯勾踐稍微冷靜些了,張良又道:“雖然刺秦複國之事必要繼續,但也要分時候。”
“高先生事敗後,趙政越發多疑,不近諸侯之人,行蹤也更加莫測。他的行程,哪怕是丞相、禦史大夫也不能事先得知,直到出發當日,才會由太仆、中車府令知會随行官員。但次日在何處停留,走哪條路,仍不得而知……”
這種情況下,想要提前埋伏刺殺,是極難的,更何況如今秦始皇車駕已出句注,魯勾踐腦子一熱,帶着好不容易隐藏下來的趙地反秦人士從巨鹿殺過去,隻怕連太行山都過不去,就被郡縣秦吏給捉了!
所以張良苦口婆心地勸魯勾踐道:“若是為刺殺暴君,為解天下倒懸而死,那也就罷了,若是死于鄉吏裡監之手,豈不冤枉?到那時,什麼報仇,什麼複國,便都成了笑話!”
魯勾踐也知道,他即便帶着賓客一路莽過去,别說刺殺了,恐怕連秦始皇的車駕都找不到,不免洩氣:“那你說該怎麼辦?”
張良用一句《易》裡的話回答了他。
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時而動,何不利之有?”
……
“豎子不可與之謀。”
走出魯勾踐院子時,張良無奈歎息,感到了一陣深深的無力感。
韓國已經滅亡十一年,他親弟也被秦人殺死整整十一年了。
舊韓貴族暴動失敗,他離開新鄭,也已過去七年了。
七年之間,張良輾轉于韓、梁、陳、齊之間,眼睜睜地看着魏、燕、楚、齊一一滅亡,卻無能為力。最落魄時,不得不像當年孔子說的一樣,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”,登舟遠行,去了東海濊(huì)地,投靠滄海但張良終究不死心,他還是回來了,南聯淮陽之張耳、陳馀,北結大陸澤魯勾踐,想要打造一個橫跨六國故地的反秦網絡,主要目标依然是刺殺秦始皇,達到斬其首腦,使秦不戰而亂的目的。
然蹉跎兩載,黑貂之裘弊,黃金百斤盡,他卻連秦始皇的車駕都沒機會見到,這次聽說儒生、方士極力鼓動秦始皇東巡,本以為是次機會,誰料,秦始皇卻折而北行,去了北方……
張良隻能再次無功而返了。
這沒什麼,但經過這次謀劃,他發現,燕趙所謂的“豪傑”們,大多是頭腦一熱便要反秦刺秦,卻沒有任何周密的計劃,與他們合作,成功的可能性很低,事情一旦敗露,可能就被一窩端了。
“看來,若想成事,我還是得自己單獨行事啊。”
如此想着,張良已來到了魯勾踐家的院子外。
院中,魯勾踐招攬的燕趙義士正在吃飯,但此時此刻,他們都放下了碗筷,目瞪口呆地看着一個盤腿坐在地上,直接抱着一個陶鬲吃飯的壯漢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