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黑夫辦事雷厲風行,李靈第一天才在小邑裡歇了口氣,次日一早,便有個叫甘沖的富平縣屯田侯官來喊他,要帶李靈參觀富平緣河的土地。
李靈知道,賀蘭山東麓雖然設置了縣,但除了一萬駐軍、五千留守民夫外,再無其他人口,仍是軍事化管理。整個賀蘭山地區,設置了一位“賀蘭都尉”,由黑夫舉薦的公孫白鹿擔任,其下又設了富平、靈武、廉縣三位屯田侯官,外加渾懷、神泉兩障侯官。
如今朝廷分了李靈來做“上河農都尉”,就是想将邊防和屯田兩事分開,明年遷徙移民進入,慢慢向正常的郡縣體制轉變。
甘沖給李靈介紹道:“賀蘭的匈奴人全跑了,沒有一個氈帳,一頭牛羊留下,這是想堅壁清野,讓我軍就算勝了,就留不下來。”
“果然,吾等大軍入駐賀蘭之初,吃穿都成了大問題,雖然郡尉向陛下上疏,提議讓隴西、北地通過漕運和鹽車往來,給賀蘭運送糧食,但遠水不解近渴。”
“上個冬天,隻能留下數千人守備,其餘盡數撤回北地過冬。等到雪化後再來時,發現在賀蘭山留守的七千人,在三個月内,已凍餓病死了數百。賀蘭距離内郡遙遠,往來不便,剛開春那會,糧食尚夠果腹,但其他物什卻樣樣都缺,沒有衣穿,沒有菜吃,兵民沒有鞋襪……”
甘沖一條條數着他們遇到的困難。
“當時,郡尉就讓校尉和侯官,還有各率長都到富平來議事,郡尉說賀蘭屯田草創,條件艱難,總不能一直仰仗内地運糧,既然不想餓死,又不想廢棄賀蘭撤走,就隻剩下一個辦法。”
甘沖指着粟田邊上立着的牌子,驕傲地說道:“不論兵卒民夫,除了要巡邏執勤的候望之兵外,其餘人一齊動手,衣食住都由自己來解決!”
“郡尉管這件事,叫‘大生産’!”
“大生産?”李靈颔首:“郡尉是想讓兵卒就地解決生計。”
這年頭,生産已不止是“生孩子”的意思,而與生計同意。當年魏相白圭就說過:“吾治生産,猶伊尹、呂尚之謀,孫吳用兵,商鞅行法是也……”
甘沖卻道:“不然,郡尉給這場屯田開荒之舉取這名,可不止是生計的意思。”
甘沖回憶着當時的情形,樂開了花。
“郡尉說,自古以來都是女子生産嬰孩,但這次不同,輪到男子,輪到賀蘭山常駐的一萬五千軍民了!”
“吾等要生産的不止是粟麥菜蔬,還要集衆人之力,生産出一個強健的嬰孩,啼聲震天動地,讓千裡之外的胡虜色變!”
“他要學會自給自足,最後長得頂天立地,腳跨大河,在雪山東麓深深紮下根來!”
“郡尉說,這将是大秦在塞外荒服誕下的第一個孩子!名叫賀蘭,大河的下遊,還有一個與他并肩站立,相互扶持的兄弟,叫朔方!”
“郡尉說,自伊而始,在更遙遠的地方,西涉流沙,南盡北戶,東有東海,北過大夏。隻要是人迹所至之處,大秦,還會有無數個新子一一誕生!”
為他們接生的,不是柔軟的手,而是烈火鑄造的劍與犁!
澆灌其長大的,也不是母親的乳汁,而是一代代人的拓殖精神。
李靈被這番出自黑夫的豪言壯語,驚得張大了嘴,不由想起了在蜀郡時,當蜀郡尉和巴忠懇請開五尺道,通西南夷,秦始皇說的那些話。
“日月所照,風雨所至,莫不從服!”
“難怪陛下會如此信重尉将軍,一君一臣,所思所想,何其似也!”
第0464章
塞上中原
八月中旬,在賀蘭山東麓三縣轉了一圈後,李靈隻感覺,自己真是長了見識。
黑夫搞的“大生産”運動,不僅讓五千留守民夫參加勞作,還把所有兵卒都發動起來了,同時為了激勵士卒開荒種地,想了很多有意思的辦法。
他把初春的開荒犁田當成了比賽,讓全體軍民參與,有個最厲害的兵卒,在第一次開荒比賽中,創造了一天開荒3畝的好成績,得到了黑夫的親自接見,賜了他六爵酒。
一整個春天,他們萬五千人,一共開出了20萬畝土地,加上去年種下的5萬畝宿麥,已經有了一大片可觀的耕地!剛好夠分給五千名單身民夫。因為軍隊出力甚衆,今年的收成,一半歸民夫,一半歸軍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