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(第9頁)

  老丞相退下了,這時候,随着秦始皇示意,兩名谒者又端着嶄新的金印紫綏,從殿側朝群臣走來……

  所有人,都盯着這耀眼的金印和鮮豔的紫绶。

  它從當了很多年左丞相,一直渴望能轉正的王绾面前經過,王绾似乎早有所料,眼觀鼻鼻觀心。

  它從八年來兢兢業業,被朝臣認為最可能是按照順序遞進,升為丞相的禦史大夫馮去疾面前經過,馮去疾隻低頭看了一眼自己腰間的銀印青绶,面無表情,禦史大夫雖然常被稱之為“從相”,但終究不是相。

  最終,這副金印紫綏,停留在了廷尉李斯面前!

  “以大庶長廷尉斯,為右丞相,爵升為關内侯!”

  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這位個子矮小的上蔡人身上。

  李斯今年已經六十餘歲了,但他看上去比年齡更小的馮去疾、内史騰等人還要精神許多,這位心機頗深的老臣,此刻卻有些難以掩飾的激動,邁步而出,舉起手中的玉圭:

  “臣斯,拜謝陛下!”

  右丞相者,百官之首也,掌丞天子助理萬機,典天下誅讨賜奪,所以王者待之以殊禮,在輿為下,禦坐為起,入則參對而議政事……

  作為拜相的禮節,甚少起身的秦始皇帝,也起身,肅然舉袂,朝陛下的李斯微微作揖。

  面對這一幕,沒有人感到意外,沒有人覺得李斯不配,心裡隻剩下四個字:“實至名歸!”

  二十多年前,二人還年輕年壯時,也曾有過一次對拜,那時候的李斯,還是剛剛被呂不韋臣面面相觑,如此一來,朝堂格局就産生了微妙的變化:

  李斯作為右丞相,長子李由在長沙郡做郡守,他也是法家法吏的代表。

  儒家博士們團結在左丞相王绾周圍,積極推動明年的東巡封禅。

  馮去疾為禦史大夫,其從兄馮無擇為關内侯,在燕趙駐軍。

  葉騰為廷尉,而其婿黑夫,似是要去東方某郡任郡守。

  蒙毅作為中郎将,常伴皇帝左右,蒙恬則作為朔方郡守。

  再加上已然落寞,王翦老邁,王離遭貶,隻身下一位通武侯王贲的王氏軍門。

  君臣的權力平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,君主必須站在統籌的高度,以平衡、牽制的技巧統禦臣子。尤其是能臣,更要禦之有術,否則就會節外生枝,生出亂子,危害君主的帝業。

  不管是朝堂還是軍隊、地方,沒有誰能一家獨大,所有權力,仍集中在皇帝手中……

  事在四方,要在中央;聖人執要,四方來效!

  ……

  中央人事任免帶來的震動,勢必波及到地方上。

  在結束了朝議後,秦始皇回到内殿,沒有休息,而是讓人打開了最新一個版本的“四海歸一圖”,他要讓幾個封疆大吏,挪挪位置。

  由數十張上好白帛縫到一起的大地圖,上面的山川郡縣不是畫上去的,而是由繡娘靈巧的手一針針繡出來的,永遠不會褪色模糊。其長寬各數步,秦始皇可以直接踏足其上,俯瞰自己的帝國!

  皇帝是從南往北走的,他一腳邁過了五嶺,踩在長沙郡處,李斯的長子,秦始皇的女婿李由已經在那當了五年郡守……

  “李由雖然沒有太大才幹,卻也是中人之姿,他的地位,至少在三年之内,不能比黑夫低,也是時候将他召回來了。”

  秦始皇心裡想着這件事,環顧四周,将目标定在了中原。

  他複又走了兩步,跨過長江,足尖點到了東有成臯,西有崤渑,背河而向伊、洛之險的三川郡……

  李由将調任三川郡守,這也是對他在南方多年辛勞的嘉獎,同時也是向李斯表明,自己對他們一家子的信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