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齊人有一妻一妾”,是張蒼前些日子在臨淄時,随口說起的故事。看似是給尉陽講故事,言下之意卻是,一個窮困潦倒的齊人庶民尚且有一妻一妾,為何黑夫這大上造、膠東郡守、家财數百萬的家夥,卻僅守着一妻過日子?
張蒼生性喜好女色,每年都要新讨一個小妾,家中女子生産後就不再碰,當然,這種奇特的生活方式,他卻有自己的一套理論:
“性者,天之就也;情者,性之質也;欲者,情之應也。以所欲為可得而求之,情之所必不免也。我夫子荀卿的意思是,人絕不是天生情欲寡淺的動物,人的欲望就是要尋求各種享樂,而且越多越好,這便是人性!”
跟後世理學“存天理滅人欲”不同,荀子把人的欲望視為理所當然,亦是人的天性。
他還把“欲”叫做“性之具”。嗯,光看字面意思其實就能理解。
所以張蒼自诩遵循人的本性,從來不約束自己的“性之具”,就是要做百人斬的渣男,相應的,他無法理解黑夫這種節欲的生活方式,故出言譏之。
“荀子隻說這是人的本性,并不推崇這樣吧?”
黑夫卻反駁道:“欲雖不可去,求可節也。再說了,子非我,安知我之樂?”
二人一笑了之,沒放在心上,張蒼後來也未再提,倒是尉陽記住了。
言歸正傳,張蒼輕咳一聲,指着這廟宇對尉陽道:“齊的由來,與這八神廟有關!”
這年頭,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信仰,秦人信三巫,楚人新東皇太一、大司命、少司命,而齊地則信“八神”。
“有人說,八神之祭,是齊太公之後才有的,但更多人以為,早在太公之國去前,本地的夷人便信奉八神。這齊國之所以名為齊,就是由于八神之首,天齊神的緣故。”
“天齊神”,也稱之為天主,大概是東夷語裡對“天”的音譯,這位神主的祭壇位于臨淄城南郊的天齊淵水。
有天自然就有地,走進廟宇後,張蒼指着排位第二的神主牌位對尉陽道:“八神裡排名第二的地主,祀于泰山下的梁父山。”
“梁父山,這不就是陛下行禅禮的地方麼。”
尉陽雖然不能像他叔父那樣,在近處陪祀,但也記得那漫長得讓人昏昏欲睡的儀式。
張蒼颔首:“沒錯,禅梁父,禅的就是地主。”
“那為何祭天不在臨淄,而在泰山?”
尉陽有些不明所以,他不知道,這是政治因素的作用,天齊淵是齊國君主祭天的地方,如今齊人失國,亡了社稷,故被秦始皇取消,連廟宇也被推平了,除了大秦皇帝外,其餘人已經失去了祭天的資格!
言談間,二人步入了第三間廟堂,這時候尉陽發現,天地的神主位,都沒有具體形象,但這間裡面的神祇不同,居然是個人身牛蹄,四目六手,耳鬓如劍戟,頭有長角的怪物,雙目圓瞪,手持兵刃,塑造得唯妙……
“這又是什麼神?”尉陽看愣了。
張蒼一笑:“蚩尤。”
“蚩尤!?”
尉陽更呆了,他叔父身邊的幕僚佐吏蕭何、陳平等都是博學之士,所以尉陽也聽說過關于蚩尤的故事,而近來朝廷欲重編五帝之事,所以黑夫和張蒼等人也有過讨論。
這蚩尤,在傳說裡基本都是反派角色,聽說他本是白帝少昊屬下,卻不用少昊帝命,作亂。又曾與炎帝大戰,後把炎帝打敗,暴虐百姓,于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抵禦蚩尤,雙方戰于逐鹿之野……
當然,這是中原傳說裡給蚩尤安排的角色,但在齊地,卻是完全相反的故事。
在這,張蒼也不必避諱,說道:“蚩尤是八神之一的兵主,是神明,主管戰争大事。”
“在齊人的傳說裡,蚩尤乃是東夷之主,與黃帝分庭抗禮,曾作兵伐黃帝,以奪天子之位。”
使用的是一個“伐”字,按照這時代的用法,隻有位居高位者和占正義的一方面才能“伐”。站在齊地夷人視角,蚩尤乃是他們的祖先和英雄,打的是一場光明磊落的戰事,最後雖然惜敗,卻雖敗猶榮。
而黃帝與蚩尤的戰鬥,也經過數次反複,最終才勉強獲勝,從傳說裡看,黃帝是極恨蚩尤的,将蚩尤的胃制作成鞠,讓士卒踢之,這就是蹴鞠的由來。不過蚩尤死後,天下複擾亂不甯,黃帝遂畫蚩尤形像,以威天下,天下鹹謂蚩尤不死,八方萬邦皆為殄服……
這也是蚩尤在齊地,被當地夷人尊為兵主的緣故,雖然東方夷邦已經盡數被炎黃的子孫姜、田破亡,最後的萊國也早在三百年前敗滅了,夷人與齊人相融合,如今已經沒有太大區别,但他們的信仰卻被繼承了下來,紮根民間,齊國官府也無法将其拔除,隻好加以承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