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章(第1頁)

  如果說,幾年前尋仙求藥隻是順手為之的話,從這次出巡起,秦始皇開始将它們視為極重要的事!

  既然月氏已經掃平,通往西域的道路已打通,秦始皇便讓烏氏倮派商隊前往樓蘭,開始一點點探索訪問西域諸國,同時尋找“西王母邦”和“昆侖之墟”的下落。

  西方如此,東方秦始皇也不欲落下,畢竟方術士們講述的成仙理論,雖不如西王母,但依舊很誘人。

  皇帝雖然心中仍有懷疑,但萬一是真的呢?

  泰山封禅,儒生诽謗一事,讓秦始皇意識到,想要真正的統一天下,少了十年二十年恐怕很難,但他還有那麼多時間嗎?

  對不老不死的渴望,随着年歲日益增長,身體日益不适,變得越來越迫切……

  迫切到,任何敢在他面前否定不老不死,否定神仙鬼怪的人,都會被皇帝嫌棄冷落。

  反之,像安期生等充滿神秘的方術士,秦始皇不再嗤之以鼻,這老翁是有些能耐和本事的,他為秦始皇講述了方仙道求長生的可能性,還極力臣,以及安期生、盧生、韓終等方士,跋涉數百步,終于走到了大石碑下,這才看清,上面已經被風吹雨淋,有些掉色的三個大字:

  “天盡頭!”

  這裡給人的感覺,的确像是天地的盡頭,立于懸崖之上,眺望茫茫海波,秦始皇長舒了一口氣,看來,他的心情已從等待海市蜃樓不得的失望裡好轉過來。

  随行的其餘人,卻各懷心思。

  盧生在打量着黑夫,他認為此人才是方術士的大敵,一直在防備黑夫會使絆子。但這一路上來,黑夫卻沒有貿然進谏,或許是他知道,皇帝已對此事入迷,當面說什麼尋仙求道不可能,反而會适得其反吧。

  他也沒滿口胡話,說一些自己根本無法解釋清楚來源的故事,來混淆視聽。

  膠東不是隴西,這次黑夫身邊,沒有老巫雅來幫他背書。

  同樣的事,從不同人口中說出來,效果大為不同,譬如蓬萊仙山等事,由安期生來說最妙,因為他名聲在外,你換個人來說,便大打折扣了。

  所以黑夫看上去格外沉默,使得韓終低聲對盧生道:“這黑夫郡尉,當初與吾等合作多好,然皇帝聽千歲翁之說後,已決定要在東海尋仙了……”

  但盧生卻不認為己方已經完全獲勝,也不認為這黑夫已經全然放棄,方術士的計劃,還差最後一着,他們才能抵定勝局,讓皇帝支持出海尋仙之事。

  于是,乘着這恰好好處的氛圍,方術士們開始向秦始皇請求,可以去琅琊,祭祀四時主,在那多待一段時日,待到明年開春,乘坐樓船出海,尋找三仙山!

  這是一個陰毒的調虎離山之策,膠東是黑夫的地盤,很多事情在這是不好辦的,但琅琊就不同,那兒才是方術士新的大本營,他們的謀劃,他們對秦始皇的建議,黑夫鞭長莫及……

  這時候,默然良久的黑夫終于說話了,他出面禀道:

  “陛下,海寇尚盤踞于齊地諸郡海島之上,不時襲擾沿岸,如何能安心尋找仙山?再者,大海淼淼,風浪巨大,一旦迷失,難以返航。臣聞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,百金之子,立不倚衡。提議之人,真乃居心叵測!”

  “掃滅海寇,肅清海島,這不是膠東郡守份内的事麼?”

  盧生見黑夫入套,心中冷笑,立刻進言道:“陛下,不妨就先請膠東郡守開春之前擊伐海寇,臣等再奉陛下出海不遲!”

  秦始皇皺起眉來,看向黑夫:“開春前掃清海寇,黑夫,你能辦到?”

  “恐怕不行。”

  黑夫如實禀道:“陛下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齊亡時,雍門司馬以齊舟師入海,給朝廷沒有留下片闆,過去幾年,諸田一直與其暗中往來,供給錢糧。海的另一頭,又有東夷君長滄海君,收納六國遺士,日夜妄圖複國……與之相比,膠東船、兵皆不足,想要徹底肅清海寇,非一年半載不可!”

  “那朕就給你一年!”

  秦始皇不是個耐心的人,他冷面道:“一年内若盜寇未掃,那膠東郡守,可以換一人來當了!”

  “唯!”

  皇帝随即看向幸災樂禍的方術士們:“膠東郡守說大海淼淼,舟船容易迷失,秦舟師也從未深入其中,汝等有何應對之策?”

  盧生連忙道:“海上方位之類,臣等正要向陛下推薦一人,有此人在,茫茫大海上,也絕不會迷失方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