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過,正因如此,輕俠技擊也十分講究義氣。
俗話說得好,仗義每多屠狗輩。國破家亡之際,輕俠中,往往有忠勇之士層出不窮,當年能怒發沖冠随王孫賈殺淖齒,如今,也能為田儋兄弟所用。
“你我當年任俠好氣,結義市恩,如今總算派得上用場了……”
田儋很自信,憑借他們兄弟三人的名望,再加上輕俠技擊對秦朝的不滿,振臂一呼,狄縣響應者,何止四百?
至于臨淄街頭的遊俠兒,更是成千上萬,雖然礙于秦律,這些人藏起了劍,幹着低賤勾當,但他們的俠心,卻尚未死去!夜晚酒酣之際,在破落裡闾中,不乏有破口大罵秦朝的人,田氏兄弟往往接濟他們,暗暗結交。
俠以武犯禁,秦律對輕俠有多苛刻,輕俠就對秦朝有多痛恨!
膠東郡守市恩于黔首,讓闾左有地,響應者絡繹不絕,但那些輕俠出身的人,甯可自己沒地,日子過得慘,也不食這嗟來之食!
所以,這群人,便是田氏兄弟最大的内應。
安排好人手去齊地各縣散播消息,發動輕俠後,田儋又道:“還有第三點,光憑借吾等一家之力是不行的,得諸田一起舉事方可。你我雖然在輕俠中有名望,但畢竟年輕,血脈也遠,難以号令同宗長輩,還得找到一個能得到諸田認可的人,以他的名義舉事……”
田榮立刻明白了:“齊王建之弟,公子田假,就藏在離這不遠的千乘縣,隐姓埋名,我曾接濟過他,這就派人去将他接來!”
田儋擊案道:“甚善,公子假素有賢名,今欲舉大事,将非其人不可,這樣一來,複齊的旗号也有了!”
他雄心萬丈地說道:“如此一來,三管齊下,則齊地四郡七十二城,猶如沸鼎,兩千裡江山,一朝色變,絕非不可能!你我兄弟,亦能立安平君之功,名垂千秋!”
……
漣漪繼續晃動散播,三月中旬的齊地諸郡,處于一種微妙的狀态。
有輕舟從狄縣順着濟水出海,熟悉水文的老船家,帶着田氏子弟,搖着槳橹,繞過巡邏的膠東舟師,前往盜寇雲集的沙門島……
而在狄縣市井,“秦始皇已遇刺而亡”的謠言,也漸漸散播開來,曾經受過田儋兄弟恩惠的遊俠兒們,在入夜時分悄悄聚集,低聲商議着什麼,篝火映照着他們的臉龐,晦暗不明……
有小動作的,不止是田儋兄弟,膠東諸田遭到強遷,讓各地的田氏貴族都有了緊迫感。于是在臨淄,在濟北,在薛郡,在琅琊,處處皆有人在傳着“皇帝死”的小道消息。
普通黔首得知,隻是哦了一聲,然後開始擔心世道會不會大亂,讓他們生計更加艱難。痛恨秦朝嚴厲統治的輕俠,聽聞此事後,暗地裡拍手稱快。
諸田貴族們,更是彈冠相慶。
衆人被這座大山壓抑太久,諸田渴望恢複齊國,輕俠則渴望這世道能有些變化,昔日的自由快活能夠複得……
謠言四起,齊地七十二城,兩千裡江山,像是即将沸騰的鼎,危險的白煙從每座城市中冒出,市井的閑言碎語一日多過一日,頗有沸反盈天之勢。
哪怕是諸田被清除一空,治安最好的膠東即墨城,暗地裡,也有人在傳播謠言。
那些個褐衣布帻的青壯漢子,蓬頭垢面的弱冠少年,都是昔日輕俠,雖然腰間無劍,或挑着擔,或推着辇,做着各自的低賤活計,但路上遇到了,相互間眼神暗示卻是少不了的……
人心惶惶,任誰都能看出來,再這樣下去,齊地亂象将生!
就在這危機重重的氣氛下,一聲清脆的鑼響,卻自即墨城鄉校處響起!
……
“哐哐哐!”
鑼聲連綿不絕,從即墨内城東邊傳到西邊,止住了市井間的流言細語,士人、商賈、農夫,衆人紛紛擡頭傾聽……
一年前,黑夫郡守初至即墨,有儒生以為官府要禁絕私學,故在鄉校鼓噪鬧事,事後,黑夫卻隻是懲戒了首惡,并且效仿鄭子産,不毀鄉校,但卻改了規矩,自此以後,士人不再有擊鼓召集百姓公議之權,隻有官府才有這個權力!
自此之後,每逢頒布什麼法令,都會擊鑼鼓召集。
此時聽到鑼響,下意識地,即墨城内衆人紛紛朝那邊走去,等他們到了鄉校之外,四面八方湧來的人群已經摩肩擦踵,擠得水洩不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