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章(第9頁)

  “兔子?”秦始皇當時頗為驚訝,這是何意。

  呂不韋給秦始皇一個印象深刻的回答。

  “一隻兔子在前面跑,後面有上百人追,不是因為兔子可以分成很多份,是因為,它的歸屬未定。”

  在呂不韋的眼中,這五百多年來的諸侯紛争,說到底,不過是一群人在追幾隻名分未定的兔子罷了……

  這種“群雄逐兔”的說法讓年幼的秦始皇笑了好久,但呂不韋随即又嚴肅了起來。

  “故治天下及國,在乎定分而已矣!”

  他蹲下身,對秦始皇說道:

  “陛下,六國之人,不會因九鼎入秦,便尊陛下為天子,而是隻有當陛下成為真正的天子,名分已定後,才會承認這點!”

  呂不韋是個好老師,他教了秦始皇很多,但秦始皇,也用學到的東西,讓呂不韋倒台,讓他去死……

  往事曆曆在目,想到這,秦始皇卻又搖了搖頭:

  “不,呂不韋,你還是說錯了……定分,并不能完全止争,哪怕朕已身為天子,哪怕朕的功業,已超過了三皇五帝,超過也商湯周武,哪怕朕封禅泰山,仍有人不願承認這點,仍然想要複辟!”

  所以秦始皇便要用事實告訴他們。

  “做夢!”

  結束了回憶,齋戒沐浴後的秦始皇站在滔滔泗水邊,他的艦船在泗水上連成了橋,他的兵卒将岸邊站滿,高呼着自從膠東夜邑率先喊出後,就忽然流行起來的“萬歲萬歲萬萬歲!”

  上千名勇士朝皇帝作揖,喝下一盞酒後,躍入水中,尋找起來周鼎來。

  當年秦昭王滅西周公後,搬回鹹陽的鼎雖号稱九,可實際上,卻有一個是假的。

  秦人很快就發現了這點,追問之下,原來是西周公之子偷偷将豫州鼎送到了東周國,秦昭王大怒,派人去索要,西周公之子已逃出東周,拉着那鼎,跑到了魏、楚之間。當是時,天下唯秦獨強,魏、楚雖然貪圖寶鼎,但皆不敢收留,于是西周公之子絕望之下,在彭城泗水上,将運送大鼎的船鑿沉,他自己也投水而死……

  到這一步,秦人也無法越境取鼎,隻能作罷,可現在,秦始皇帝富有四海,既然到了彭城,手下人力充足,自然要撈一撈這大鼎。

  雖然它說到底,不過是呂不韋口中的“兔子”之一,可畢竟是從秦惠王起,曆代先君的執念,若能在這節骨眼上重現于世,對朝廷“定分止争”,是有很大裨益的。

  隻可惜,出動無數人手,撈了整整七天,找遍了數十裡河道,魚蝦倒是撈上來不少,甚至有隻背上刻着“宋公差三十年”字樣的大烏龜落網。

  皇帝召博學的張蒼來一問,才知道這“宋公差”,乃是與孔子同時代的宋元公,距今兩百多年了。于是這大龜被群臣和地方官員說成是“祥瑞”,龜策出于泗水,乃大秦鼎盛之兆。

  但秦始皇依然皺眉,那丢失的大鼎,還是不見蹤影。

  遍尋不得,隻能作罷,秦始皇未免有些掃興,幸好北方傳來了一個好消息:

  “賴陛下之明,高唐城已下,田氏逆賊盡死,田假與賊衆萬人被擒!”

  ……

  到了六月中,那“齊王”田假,連帶田儋、田橫、田榮的首級,都被黑夫派人送到彭城,給秦始皇過目。

  田假乃齊王建之弟,為自己辯解,說是被田儋、田榮所逼,本不欲反,希望能活命。

  但秦始皇當年可是連真齊王都懶得見的,更何況這個“假王”呢,手一揮,下令賜田假和他兄長一個死法:置于松柏之間,餓殺!

  高唐攻破後,除了田氏兄弟及其死忠門客黨羽盡死外,其餘人等,幾乎全部落網,直接參與反叛多達萬餘人,各縣從賊的黔首百姓也有數萬。

  對如何處置這批人,有提議不予區分,統統坑殺的,也有認為應該加以甄别,該殺的殺,該罰為刑徒的,就讓他們做苦工去,骊山、長城、河西馳道,大秦需要人手的地方多得是。

  倒是黑夫在奏疏裡,提出了一個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