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是帝國的磚瓦,也是文明的基石。
黑夫與來人鄭重對拜:
“喜君,久違了!”
第0642章
法吏
“多謝昌南侯相助之恩。”
一進廳堂,喜便道明了來意,他今日,是專程來向黑夫道謝的。
“喜不過是邊郡小吏,染病将死,卻無從就醫,家人将棺椁都已準備好了,還将我多年抄錄的簡牍一點點放進去,隻待死期。”
“卻沒想到,昌南侯竟會在陛下面前提及我,讓我能上達天聽,陛下還派禦醫不遠千裡,前來救治。讓我僥幸,能從大司命處脫身而活……”
黑夫記得這事,那是三四年前,秦始皇東巡時發生的事,他家裡來信,說喜病笃将死。
黑夫憐之,覺得不應該讓這樣一個好官籍籍無名,便乘着鼓吹雕版印刷術的機會,拿喜抄錄律令來舉例子。
當時他就覺得,喜的故事,當不止讓後世千萬人所知,也應該讓秦始皇知曉!在帝國的基層,還有這樣一位勤勤勉勉,兢兢業業的秦吏!
但沒想到,喜居然真的被秦始皇派來的禦醫給救活,休養一年半載後,身體大好。
不僅如此,喜還因禍得福,被朝廷塑造成了典型,雖然沒搞什麼“向喜同志學習”的活動,但喜立刻從假郡丞直接扶正,并賜爵兩級,如今已是五大夫。
他誠摯道謝,黑夫連道不敢,避席道:“若無喜君秉公執法,黑夫早在十餘年前,就被人誣陷,身處囹圄,豈會有後來的事?”
年近五旬,已顯老态的喜孰視黑夫良久,見他富貴還鄉,依然不驕不躁,颔首道:
“南郡安陸縣,真是出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!”
回想起十多年前的那起案子,昔日的卑微黔首少年,如今卻是帝國功勳前十的君侯,不由感慨良多,作為見證這晚輩起于微末的人,喜心中亦十分欣慰。
“有了雕版印刷,喜君還抄律令簡牍麼?”入席時,黑夫打趣問道。
“時常抄抄。”
喜是個古闆的人,沒聽出黑夫在開玩笑,認真地說道:“我年紀大了,新的律令若想記住,還是得親筆寫一遍才行。”
他們雖然很早就認識,卻無私誼,閑聊沒幾句,就說起了公事。
黑夫最關心的,當然是洞庭郡的軍情。
洞庭郡便是黔中郡,位于後世的湘西貴州,兩千年後都是滿地民族自治州縣,眼下更别提了,當地夏人與蠻夷的比例,大概一比十,有的地方,甚至是一比一百……
統一初期,那裡還爆發了越人與秦軍的沖突,落敗的越人南逃入西瓯,是引發秦瓯戰争的導火索。南征開始後,黔中郡也有一支偏師,渡過沅水南下,駐紮在镡城(湖南靖縣),與桂林軍成犄角之勢……
喜說道:“洞庭郡蠻夷巴人混雜,本就不穩,近幾年常有南郡人過去,騙誘蠻夷,帶回南郡為奴,夏越常有沖突。開戰以來,郡中常有夷越背叛,镡城之軍還沒來得及去攻西瓯,就隻能停下平叛,也因此未深入嶺南,軍尚存。”
“隻是镡城被群山所阻隔,糧秣運送艱難,軍乏食,郡尉希望他們能退回遷陵縣就食。”
黑夫心裡冷笑,這洞庭郡尉前兩年還順應潮流,叫嚣着要與巴蜀一起開西南夷,進軍西邊的且蘭、夜郎呢。這群邊将眼饞李信、黑夫他們的功績,立功心切,不顧郡情,屢興邊釁,這也是秦朝四面用兵的原因之一,眼下吃了癟,熱情也消退了。
“感情全天下,想打這場仗的,就剩下秦始皇一人了……”
黑夫心中吐槽,又問起與喜工作攸關的事:“洞庭郡吏治如何?”
喜歎了口氣,搖頭道:“不好,吏治每況愈下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