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(第2頁)

  後世搞創文創衛的領導們,誰不被縣裡人罵得狗血淋頭?

  “真是愚不可及,竟不知昌南侯這樣做,是為了他們好。”

  子嬰大搖其頭,為黑夫感到不值,作為南征統帥,隻管打仗就行,但黑夫路過長沙郡,卻願意為了當地黔首,做到這份上,完全沒必要。

  “若長沙久為疫區,對南來北往的大軍也不利。”

  黑夫笑了笑,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:“南郡與長沙一江相隔,一衣帶水,言語相似,風俗相近,長沙人也算我的鄉黨,豈能見死不救。”

  後世的他,還真是兩湖之人,他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,就算不救那群不知好歹的成年人,起碼,也得救救孩子吧。

  而且黑夫一直認為。

  “一支文明之師,威武之師,帶來的不止是死亡與荊棘,也能帶來文明和進步……”

  ……

  話雖如此,但情況依然不樂觀,即便整治到這份上,入夜時分,依然有人在湘城街上潑糞,以宣洩對官府的不滿。

  而在城區以外的鄉邑裡闾,少許公廁更是無人問津。當地人依然将新鮮糞肥不經堆肥尿漚,直接施于水田,又光着腳在田中踩來踩去。至于官府提倡的飲用井水,或将河水儲存3天再燒開飲用,根本無人執行。

  “他們難道不清楚,堆肥漚肥能讓土地多些産出麼?”

  四月中,利倉再度回到軍營報告近況,連監軍子嬰也發出了困惑的疑問。

  “我也如此問過一些老農,他們都不以為意。”

  利倉解釋道:“長沙江南之地,與關中、南郡不同,地廣人稀,飯稻羹魚,蔬果滿山,蠃蛤盈河,故本地人不待賈而足。不同于中原精耕細,在長沙,縱然火耕水耨,粗種粗收,反正一年兩熟,無饑馑之患,是故雖無千金之家,亦無凍餓之人……”

  這便是溫帶文明持久而昌盛,熱帶雖然人口衆多,卻極少有先進文明的緣故了。無他,資源多,不必日夜勤勉便能溫飽,誰還肯悶頭苦耕,琢磨如何才能讓地裡糧食增産啊!

  懶,這是人類永遠的本性,能坐着絕不站着,能躺着絕不坐着。多虧中原人口密集,旱澇無常,四季分明,使得民生艱難,必須想破腦袋才能生存,這才造就了民族骨子裡的勤勞性格,中國人才能在兩千年後,笑話東南亞、非洲的人懶惰。

  這就是在南郡、關中頗受歡迎的堆肥漚肥,在長沙無人效仿的緣故。于是和城市類似,在農村,血吸蟲也能暢通無阻地完成生命循環,因為農民種植水田,下河捕魚的緣故,感染率比城市更高,腹大四肢細的水腫病,随處可見。

  “還是得嚴刑峻法,強迫黔首将各家糞肥堆積才行。”

  子嬰如此建議,一想到自己在汨羅江濯纓濯足的水,竟是上遊某個農戶涮糞桶的臭水,他就氣得牙癢,覺得一定要好好整治這群南楚黔首。

  黑夫卻搖頭:

  “城中尚可派兵卒巡視整治,畢竟人口集中,方便管理,但戶口分散的鄉邑裡闾,根本不可能。”

 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争裡,黑夫是有所考慮的,後世消滅血吸蟲病,靠的是消滅釘螺,那需要全民動員,但眼下,他既沒有後世的手段,人手也不夠,滅螺根本沒戲,貿然實施,反而會增加感染。

  于是,隻能通過掐斷傳染渠道,來實施初步預防,疫源地的人在河邊洗刷馬桶、随地大便、施用新鮮糞便及耕牛放牧等都會污染水源,管住人們的屁股,将糞與尿混合堆肥,作無害化處理,便能大大減少染病率。再提倡飲開水,雖不能杜絕病患,但好歹能将當地人均壽命,提高一兩歲吧。

  但他忽略了一件事,一件最重要的事!

  黑夫前世看過一部電影。

  裡面說,這世上隻有一種病:窮病!

  但黑夫認為,還有一種病,它不僅比窮病更可怕,還比血吸蟲病更頑固的惡疾,萦繞在世間,代代相傳。

  黑夫喃喃自語道:“這病的名字,叫做‘無知’!”

  ……

  無知是湘縣那滿街的糞便和萦繞的蚊蠅,路人卻習以為常熟視無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