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好的将軍,果然是能化腐朽為神奇的。
“兵無常勇,亦無常怯;有氣則實,無氣則虛,虛則怯。昌南侯收故卒屍骸,使亡魂野鬼有栖身之所,以名籍不朽作為補償,不僅讓死者得以安息,也激勵了生者。”
合軍聚衆,務在激氣,黑夫這一套激氣之術,真是恰到好處,不論新卒老兵,關中人還是楚人,都同仇敵忾。
“這一點,我亦要向昌南侯學學啊。”
韓信精通兵法,尤其是戰術層面,堪稱天才,但卻對人心知之甚少,雖然會推演形勢戰略,但放大到整個天下時局,就又糊塗了。
不過,昌南侯的操作裡,也有韓信看不懂的地方。
比如說,昌南侯緊急發布了一系列禁令,嚴禁将士,尤其是要被派去攻打駱越的将領們說三句話:
“打到北向戶過年。”
“打完仗就回鄉裡成親。”
“滅此朝食。”
昌南侯禁止這些話的理由是:“言此者,軍常敗,戰常死。”
經過一年多造勢,黑夫在南征軍中的威望已抵達頂峰,他的話,在五嶺之南仿若金科玉律,将士們雖然不解,但還是遵命,軍中樂觀言論頓時絕迹。
韓信則不以為然,暗中腹诽道:“沒想到,昌南侯也信兵陰陽家的說法!”
許多年前,教授韓信兵法的那些兵家老者曾說過,兵家分為四種:兵陰陽、兵技巧、兵形勢、兵權謀。
韓信比較欣賞兵形勢家,形勢者,雷動風舉,後發而先至,離合背鄉,變化無常,以輕疾制敵者也。若不算郁林對瓯越的摧枯拉朽,韓信嚴格意義上隻過一場仗,但食髓知味,認定在取勝之道,在于奇正結合,出奇制勝。
至于兵陰陽家,則是順時而發,推刑德,随鬥擊,因五勝,假鬼神以為助者。換句話說,就是搞封建迷信,在戰前或戰時,玩蔔筮、占星、祭祀、禳禱詛咒、厭勝等,來詛咒敵人,祈福我軍必勝!
又比如,兵陰陽家還認為,打仗不能帶女人,帶女人則将喪師,若是舟師,則要翻船。
而特别強調戰前忌諱講某些話,也是他們的做派。
不過在韓信看來,兵陰陽家的作用,其實不在于真能取悅鬼神保佑,隻在于安定軍心,提升士氣,畢竟士卒多是愚昧的,很信鬼神占蔔。
但昌南侯已靠祭奠亡者激勵了三軍之氣,再搞這一套,就有些畫蛇添足了……
“雖有不足,但昌南侯以正統軍,以奇用兵,先計而後戰,兼形勢,包陰陽,用技巧者,可稱之為兵家中最全面的兵陰謀家!”
韓信對黑夫的評價,很高。
總之,有了這群老卒為先導,進軍十分順利,再加上近南水河寬近百步,天然落差不大,适于船運,隻花了三天時間,秦軍船隊就走了百五十,距離臨塵(廣西崇左)舊戰場不過兩日了!
在感慨水路便捷的同時,負責這支船隊的樓船司馬,黑夫的侄兒尉陽也道:
“陸路的共都尉,恐怕才走了不到百裡吧?數日來,瓯駱雖然一直派人在林中監視,但即便是故意停船露出破綻,彼輩亦未襲擊吾等,不知他是否按照君侯的命令,中途假裝兵卒染疫撤退了。”
韓信卻更有耐心:“越人徒步在林中行走,縱是奔走相告,消息也傳得慢,再等等罷。”
他二人此去,實施的正是半年多前,韓信向黑夫所獻的“故技重施”之策:以兩路軍隊西進,一路詐敗,使越人以為另一路孤軍深入,發動襲擊,而秦軍則利用自己軍陣、裝備的優勢,畢其功于一役!
大家都知道,這或許是南征最後一戰,為了争主攻将領的資格,黑夫的親信們可是争得不可開交。
就在所有人都以為,人選不是共敖就是東門豹時,黑夫卻出人意料地,點了爵位較低,剛從不更升為官大夫的韓信,将這重任交給了他,共敖則為誘餌。
而運載軍隊西進的舟師,毫無疑問,則由尉陽統領。
對尉陽,大家沒什麼好抱怨的,從幾年前黑夫将其送入樓船之士起,尉陽便兢兢業業,一點點積累功勞,才升到中級軍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