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(第9頁)

  這樣,昔日淤積的民憤得以平息,剩下的兩名長吏兔死狐悲,會更加恭謹,黑夫再任命一名軍吏頂替缺一的位置,當地秩序也能維持。

  殺一人而萬民喜,則殺之!

  “誅吏、減租、焚劵,這三件事,可以複制到江淮以南,甚至是全天下任何地方,都能屢試不爽!”

  這就是黑夫用來争取民心的三闆斧了。

  雖然近來黑夫老把“我是農民的兒子”挂在嘴邊,但絕非虛言,他确實是利用自己的出身優勢,代入百姓的視角,仔細研究過他們的好惡。

  不要動不動就照搬後世經驗,要“打土豪分田地”,要搞“土改”,具體問題,具體分析。

  秦朝的主要矛盾,是官民矛盾,是朝廷重租重稅、繁重徭役和民衆渴望休養生息的矛盾。

  江南地區,地有餘而人不足,基本沒有土豪劣紳,百姓黔首也不似關中、山東一樣渴望土地,分地也沒啥大用,減租、焚券才是對症下藥的良方。

  黑夫已敲定了未來長期争取民衆支持的妙招,陸賈對此贊不絕口,但吳臣還是好心提醒道:

  “君侯,這些更易雖然仁義,也頗得百姓叫好,但換不來糧食啊……”

  沙羨的餘糧,隻夠軍民吃八天了。

  黑夫似才想起這件事:“沒錯,這些更易是為了長久,不能解燃眉之急,那些實實在在受惠的黔首貧戶,他們家裡也一窮二白,就算想羸糧而景從,也沒有一粒多餘的糧食。”

  “然也,君侯已有妙策?”

  黑夫忽然問了吳臣一個問題:“朝廷的信譽,值幾個錢?”

  吳臣是受過點教育的,知道商鞅時移木立信的典故,說道:“商君時值百金,現在嘛……”

  他搖頭道:“一文不值!”

  要是朝廷的信譽還有用,就不會有南征軍将士跟着黑夫舉事了。

  黑夫指了指自己:“那我,武忠侯的信譽,又值多少錢?”

  吳臣阿谀道:“君侯之諾,可值千金!”

  黑夫大笑:“孺子,别吹捧我,吾之信譽,根本不值千金,頂多值三十石糧食,而有了減租、焚券、誅吏,我的信譽,已漲到五十石糧食了……”

  他拿起一枚嶄新的契券,這是秦朝很普遍的交易、借貸證據。

  “百姓欠舊官府的債券一筆勾銷,現在,輪到新官府向百姓借糧了,吳臣。”

  “諾!”

  “讓興按照戶曹的簿冊,将沙羨縣家赀十萬錢以上的富人都找來,我要宴請他們,讓各家借糧百石,家赀超過二萬,不足十萬的中家,則每家借糧三十石,本侯親自蓋章,給他們打欠條!”

  吳臣一愣,明白了黑夫的意思,但又遲疑道:“但君侯,沙羨人少糧也少,縱然富戶、中家皆願借糧,也不過能湊上萬石米,夠軍民吃三五日啊……”

  黑夫搖頭:“我當然知道,這隻是解燃眉之急,讓我軍能羸數日之糧,前往他處。”

  吳臣大喜:“他處,君侯欲使得士卒去往何處?”

  “要去的地方很多,但最重要的,隻有一處……”

  “那兒有糧,有人,不但有主導江漢形勢的地利,還有号召天下雲集響應的地位!”

  “那是楚國故都,南郡首府!”

  黑夫看向了西方,看向了大江的上遊:“江陵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