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章(第4頁)

  江陵城在沿江一線有許多個民用碼頭,但惟獨最大的碼頭專屬于官方,位于城東南,叫做“渚宮”,這裡原本是楚成王時修築的水邊行宮,專供楚王的舟船停靠,後來變成了軍用港口,江陵舟師便停泊在此。

  以往,舟師的樓船艨艟常遊弋在江陵(今湖北荊州市)與孱(chán)陵縣(今湖北公安縣)之間,以防江南叛軍。但近日來清晨連續大霧,巡航改到了午後,樓船呆在港口内,兵卒們緊張議論着城外的戰事——江陵守軍被調出去保衛馮将軍側翼,城内就得由他們來守備了。

  就在江霧即将消失的時候,卻有一支船隊逆流而來,突然對渚宮發動了進攻!

  他們并無高大的戰艦,卻勝在機動靈活,也不與艨艟樓船争鋒于水上,而是直接沖上江岸,船上滿載的兵卒手持兵刃,朝外湧來,從陸路進攻碼頭……

  留守碼頭的樓船之士本就不多,眼下遭到突襲,隻反抗了一陣,碼頭便已宣告易手!

  “接應韓都尉登岸!”

  最先帶人上來是利倉,他手下的南征軍将士裡有許多江陵人,回到這,如同回到家裡戰鬥一般,對裡闾街巷的熟悉,遠勝于關中來的秦兵。

  “待奪了江陵城,便能去與君侯合圍馮毋擇了!”

  事情還得從半月前說起:黑夫雖定“聲東擊西”的戰略,欲走華容道奇襲江陵,但畢竟己方的主力部隊不在,若馮毋擇上當還好,若計謀被察覺,老馮搶先一步回防江陵,反倒是不遠千裡自投羅網了。

  黑夫一向是走一步看三步,所以為了保險起見,他還制定了一個輔助計劃。

  就在大軍從烏林出發前兩日,黑夫正好接到了從臨湘發來的捷報!

  韓信、小陶又得到陳嬰部支援,合兵近三萬人,用了蕭何的攻心之計,南征軍挖溝渠,作淹城狀。在此威脅下,臨湘人為了保住家園,跳了反,打開一道城門迎南征軍進入,城遂破,數千秦卒在睡夢中就被俘,李由遭擒!

  從二月下旬敗走臨湘,李将軍不過守了半個月,就被他口中的“無名小卒”韓信活捉。

  黑夫聞訊大喜,也不打算讓韓信他們歇着,立刻令靈渠舟師去接應,又使韓信、利倉二人帶一萬兵卒,搜集長沙郡快船八十餘隻,從臨湘登船走水路,四月初一,會于江陵!

  從洞庭湖口到江陵,哪怕是逆流搖橹,水路也比陸路小道花費的時間少。

  這樣,若一切順利,就當是一次普通會師,若事不順,則可互為犄角,不至于孤軍覆滅。

  黑夫還将這次行動命名為:

  “白衣渡江!”

  ……

  “吾等不是要披秦始皇帝的素麼?自然是白衣。”

  接到黑夫命令後,韓信、利倉并未感到奇怪,便令士卒們打素旗,纏白巾作為标志,韓信更聽話的穿了一身素白。

  黑夫“四渡雲夢”的軍事行動,讓人眼花缭亂,但都應了兵法裡的那句話“避實就虛”,連韓信也挑不出大毛病來。

  “就是太過冒險,看似環環相扣,實則一着不慎滿盤皆輸……”

  但黑夫月餘來戰無不勝,已連續創造了數個奇迹,這想法,韓信隻能吞回肚子裡。

  韓信與利倉帶着才在長沙打赢兩場大勝,士氣正旺的軍隊沿江逆行,于昨日至孱陵,奪取了油江口。并派人與駐軍津鄉的黑夫取得聯系,乘着今晨大霧,渡江突襲了江陵城。

  韓信在興樂水一戰中打出了威名,現在沒人質疑他的命令了,甫一上岸,他就下令道:

  “棄長戈長矛,多用刀劍等短兵,先奪取糧倉!”

  奪城之役,戰場多是街巷裡闾,十分複雜,一般的方陣沒了用處,反而是短兵近身纏鬥更占優勢。而江陵乃是萬戶大城,戰略目标衆多,沒有取舍的話,肯定會陷入混亂,孰先孰後必須安排得當。

  在韓信看來,軍無糧食則亡,南征軍現在最缺的就是糧食。

  江南本就開發甚少,南征軍在嶺南鏖戰時,就得仰仗江陵倉禀運巴蜀、江漢之糧過去補充。如今源頭一斷,頗有些吃緊,尤其是黑夫救回來的幾萬安陸百姓,再不運糧過去,都要開始喝粥了。

  江陵倉屯糧百萬石,夠十萬人吃一年,必須完完整整地奪取,不能再讓人燒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