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趙高的說法,黑夫這賊子,早有反心,在朝野布置多年,黨羽遍布天下。
而同情長公子扶蘇的人,亦不在少數,或許他們就潛藏在朝堂之上,等待時機發難……
趙高還提醒胡亥,同為顧命之臣的馮家,也不可不防。
如今馮氏掌握南北兵權,馮去疾又為右丞相,百官之首,他可是兄長公子高的婦翁啊,據說父皇在扶蘇出奔後,一度有立公子高之意,這馮家,會不會因為生出異心來?
監軍還回報說,馮毋擇在南邊連輸了武昌、安陸兩仗,有養寇自重之嫌,雖然武信侯立刻将其子馮敬送回來表明心意,但讓馮家權勢過重,真的好麼?
雖然自己是秉承父皇遺诏繼位的,但胡亥内心仍不安甯,竟食不甘味,夜不能眠。
繼位的第一天,他便任命唯一信任的老師趙高為九卿之一的郎中令,其弟趙成為中郎将,負責宮門安全。
心中稍定,至少晚上睡得着後,胡亥又下令,将與黑夫有關聯的朝野官員,如北地郡尉章邯、柱下史張蒼、農家一幹人等,不論良莠,統統逮捕下獄!
但張蒼機靈,早在胡亥回到鹹陽前就溜了,如今不知所蹤,有人認為他是跑回了陽武縣的家中,也有人以為,是跟着離開秦朝的大夏學者“蘇氏”,藏在大夏人的商隊裡,往西邊去了……
胡亥震怒之下,打算制造大獄,将叛賊的黨羽趕盡殺絕,甚至要立刻動手制衡馮家,最後還是李斯勸住了胡亥。
“陛下繼位後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處理好先皇的後事,以顯示自己的純孝啊,如此,方能使黑賊所傳陛下忤逆、不孝甚至是弑父的流言,不攻自破……”
法家也是講究孝的,被父母狀告不孝的人,甚至可以當場判處死刑。
胡亥這才頓悟,暫緩誅殺異己,轉而對始皇帝的下葬事宜更加關注。
因為秦始皇帝自己取消了古代“子議父,臣議君”的谥法制度,胡亥沒法再挑選一個美谥上表現自己的“孝”。
按照古代之禮,天子七日而殡,七月而葬,雖然始皇帝逝世于二月初七,但胡亥等人宣布他死訊,是三月中,所以得等到明歲的“二世元年”10月份,始皇帝靈柩方能下葬骊山陵。
骊山陵的修建,伴随着秦始皇的一生,他13歲剛剛登上王位時的秦王政元年(前247年),陵園的第一塊磚便已奠基,一直修了三十七年,因為規模龐大,不僅有地上宮觀,還有亘古絕倫的地下奇觀,所以數十萬人幹了好幾年,直到今日,仍未竣工。
胡亥立刻讓人停了關中其他一切工程,讓刑徒民夫們統統前往骊山,并召集天下能工巧匠,貢獻自己的技藝。一時間,骊山之徒多達七十萬人,收尾工程得以加速進行。
胡亥還給監工的馮去疾下了一道殘酷的密令:“若七月之前不能完工,耽誤了先皇葬期,則從監工到匠人再到刑徒,皆當死!”
同時,胡亥還下诏,為始皇帝修廟,古時候天子的祖廟為七廟,祭祀七代祖宗,諸侯五廟,大夫三廟,逐代取消祭祀。
但胡亥認為,始皇帝功勳超過了三皇五帝,也超過了後世所有子孫,故尊始皇廟為帝者祖廟,至高無上,即使是萬世以後也不能毀除!
繼位才兩日,便有這一系列動作,胡亥在努力證明自己的合法性。
但四月十九這天,卻有一個消息從武關傳入關中,讓他再不能安坐:
“武信侯馮毋擇身死軍覆,逆賊黑夫已占江陵!”
……
“堂堂武信侯,朕給予他信任,給他整個淮漢諸郡的調兵之權,竟為區區叛賊所敗?這究竟是無能,還是故意資賊?”
胡亥大發雷霆,這已經是第三場大敗了,武昌營沒保住,兩萬餘人從賊。接着,安陸那五萬賊民也叫黑夫奪了回去。
事不過三,馮毋擇可是再三保證,一定會在江陵城将黑夫及黨羽殲滅的——這也是武信侯不守城而野戰的原因,他若再放黑夫逃走,朝廷便要換将了!
現如今,老馮已死,江陵丢失,荊州數郡也相繼淪陷。一心想着做了皇帝後好好享受安樂的胡亥猛然發現,自己剛繼承的帝國,其南疆已然着了火,漸有燎原之勢,還随時可能朝鹹陽燒來。
是夜,他甚至夢到一個黑乎乎的影子,将自己拉下皇位,一劍殺死!
胡亥遂連夜招來趙高問策。
“郎中令,黑賊已成氣候,再這樣下去,肘腋之患将至腹心矣,朕欲立刻發大兵剿滅,卻不知該以何人為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