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5章(第1頁)

  吳廣罵道:“你不是說十多年前,武忠侯被困鲖陽,欲要詐降突圍前,也曾躊躇不安,來找你避席下問,算過吉兇麼,事後還親自來拜會,豈會不記得你!”

  陳勝卻了然,冷笑道:“吳叔,算了,這厮隻是在你我面前吹噓,為自己貼金,依我看,武忠侯根本就沒找這瞎子算過吉兇,更不認識他!”

  吳廣氣得将陳瞎子踹了出去,在室内踱步數次後,又道:“縱無人引薦,吾等還是得去投奔武忠侯。”

  “首先,此地到息縣,不過兩百裡路,數日可至,隻要渡了汝水,就是北伐軍的地盤,不擔心後面追兵了。”

  “其次,我聽從南邊來的人說,武忠侯每到一處,都令人發布告,說不論布衣、贅婿、商賈之屬,但有文武之才,或能出長策、奇計,而助餘靖難功成者,且效毛遂自薦,凡有真才實學者,必得而用之!”

  吳廣鼓動道:“陳涉,你常自比鴻鹄,雖然吾等亦為布衣,但若能投靠北伐軍,定有一席之地!或許真能當上真正的都尉、司馬呢!”

  “吳叔,你隻滿足于區區都尉、司馬麼?”

  陳勝卻長歎一聲道:“我曾聽人說過武忠侯的一句話,公侯将相,甯有種乎?”

  這句雞湯名言,随着黑夫漸登高位,早就傳播開了,心中有志向的布衣黔首,常張口就來,也不稀奇。

  但陳勝卻搖頭道:“此言是很提氣,但要我說,這句話,還缺了點什麼。”

  吳廣不解:“已是極好,乍聽此言,讓我驚了好幾日,還缺什麼?”

  陳勝不以為然:“要我說,得改一個字!”

  “什麼字?”

  陳勝眼中炯炯有神:“王侯将相!甯有種乎?”

  ……

  翌日,一千勞頓疲乏的戍卒、闾左、輕俠在陳勝、吳廣“秦軍追兵将至”的恐吓下,不情不願地起身,在城邑南邊的岔路口集合。

  這裡有兩條路,一條通往西南,入新蔡縣境内,渡過汝水可至息縣,行程兩百裡。

  一條通往東南,入寝丘縣、汝陰縣境,渡颍水可至下蔡,行程三百裡。

  戍卒們驚訝地發現,平日裡形影不離的陳勝,吳廣二人,竟各領了一隊人馬,分居兩道,二人打馬相錯,拱手作别。

  吳廣有些不舍:“陳涉,你當真要去投項少将軍?”

  “吾等畢竟是楚人,豈能不從楚懷王之旗?”

  陳勝笑了笑,不過真實的原因,他昨日已告訴吳廣了:“陳涉的追求,是在這亂世裡混出頭,終能為王!而不滿足公侯将相之位。”

  若去投靠北伐軍,縱功成,終難為王,因為武忠侯始終自诩為秦吏,他自己都不稱王,手下人更别想了。

  再者,聽說朝廷已調遣大軍至南陽,定要将北伐軍剿滅,雖然陳勝承認,武忠侯是天下名将,但他也在淮陽見識到了秦軍的戰鬥力,朝廷與北伐軍,誰勝誰負,尤未可知,一場打仗下來,必多死傷。

  反倒是淮南的“楚軍”,可以乘着朝廷和北伐軍在南陽兩虎相争時,大肆略地,重建楚國!

  所以陳勝覺得,乘早過去,跟着項少将軍,反而更有再度坐大的機會……

  吳廣重情誼,說道:“若如此,我也随你去下蔡,投靠楚軍罷!”

  陳勝卻道:“不可,如今局勢紛亂,不論是北伐軍還是楚軍,誰也不知道最終誰能得勢,若你我同投一家,他日可能會一同敗亡。”

  “不若分開投效,我投項籍,你投武忠侯,往後,不管誰得了志,都能給另一人,留一條退路……”

  “還是陳涉想得遠。”

  吳廣被說服了,遂帶着三四百人,往西南而去,一邊走,吳廣還不住回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