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9章(第8頁)

  “逆軍敗了,逆軍敗了!”

  奉命在萬山小道上紮營防守的數千人舉着旌旗歡呼,王贲軍從西邊接近襄陽的打算落空了。

  但他們也未敢深追,誰知道這敗退的漢中兵,會不會是來誘敵的呢?

  擊退敵兵後,垣雍跑到山上向親至此地的北伐軍大元帥黑夫禀報戰果,還嘟囔道:

  “共尉真是輕松,就守着襄陽城看戲即可,敵軍過不了江,也近不了城,更上不了萬上,拿他無可奈何。”

  黑夫卻大笑道:“他心裡肯定也抱怨,說汝等隻顧着自己殺敵吃肉,連一口湯也不分他喝!”

  他所在的地方,是方圓數十裡的制高點,東邊是襄陽城,西邊群山中的小盆地,則是著名的“隆中”,雖然這會還沒人隐居,居民都避戰禍,往更深的山林裡逃了。

  黑夫腳下,萬山壁立江邊,拔江而起,高聳兀立,懸崖磷峋。伫立崖邊向北眺望,天寬地闊,大氣磅薄,漢江浩蕩東去,江面上戰船帆影點點,且都是北伐軍的船,王贲軍那還未成型的舟師,隻在北岸打轉,連江心都不敢到。

  雖然據報,王贲已令人在東面的魚梁洲修水寨,有大練水兵的架勢,但對此事,共尉一點不擔心,他還拍着胸脯對黑夫保證說:

  “君侯,北人不善舟船,都是旱鴨子,哪怕他們一個月造一百艘戰船,我隻需要三十艘艨艟,便能破寨焚船,讓王贲一切努力白費。至于浮橋?若北軍敢輕易渡江,我定讓他重蹈周昭王之覆轍,六師不返!”

  說起來,據說這一帶,就是周昭王伐楚時溺斃的地點,襄陽城邊的江岸,還有祭祀周昭王和同船二女的祀廟。

  王贲大軍人數雖衆,但還未到“投鞭斷流”的程度,眼看從西邊進軍的計劃也失敗了,又遲遲不能濟漢,所以雙方大軍已在此對峙半月了,襄陽城卻依舊固若金湯,連塊牆皮都沒破。

  “東邊有何異動?”

  黑夫卻絲毫沒放松警惕,又詢問在漢水附近遊弋的騎兵司馬老五,這幾日,襄陽城的視日觀察到敵軍白天時向東調度的情況。

  老五禀報:“大帥,北軍派了兩萬人,移師于漢水東邊的東津亭(襄陽東津鎮),在鹿門山腳下築營……”

  “東津亭,鹿門山……”

  黑夫目光轉向東方,因為隔着遠,且有襄陽和岘山阻隔,他無法看到漢東情形,但築襄陽禦敵本就是黑夫定下的守備核心,那邊的地勢山形,都爛熟于胸。

  他知道,東津亭西枕千裡漢江,北依滔滔唐白河,東南面臨淳河,依偎着鹿門群山,東北一角連通随、棗走廊,水陸交通極為便利,尤其北邊依唐白河與南陽腹地相連,掌控着南北水上交通大動脈,便于宛城、新野的辎重糧秣運輸,四周有天險可恃,中間開闊夷敞,攻守、進退、回轉裕如,是駐兵紮營的好地方。

  而與東津亭、鹿門山一水相隔的魚梁洲、龍尾洲,則是襄陽的東南噤喉,雖然說實話,這群北方人哪怕廢再大力氣打造舟師,也不是南方人的對手,但這種被人掐住咽喉的感覺,也并不舒服。

  黑夫敏感地意識到,王贲的這一手動作,恐怕不止是在形勢上包圍襄陽,并保護水寨舟師這麼簡單,他一定是在策劃更大的陰謀……

  這些天來,黑夫經常往返于萬山和襄陽之間,越是審視自己一手打造的江漢雄關,他就越覺得某個地方有所遺漏。

  漢水濤濤難越,萬山綿延數十裡,襄陽選址絕妙,一夫當關萬夫莫開,沒有任何破綻……

  “圍三阙一!因為對手是王贲,我不敢讓襄陽有絲毫破綻,殊不知這卻是最大的破綻!”

  黑夫一拊掌,他知道自己心裡的異樣來自何處了!

  放在這個時代,以這種兵力守備,襄陽實在是太完美了。

  完美到,讓人失去了攻打的欲望……

  黑夫換位思考,若自己是對面的主帥,看到這雄關天險,若沒有耐心熬個兩三年的話,絕對會放棄攻打,另謀他道。

  黑夫立刻開始懷疑,王贲是不是不想打襄陽了?

  比如,悄悄移兵至東津,然後直接向南開進,沿着漢江南下,直接去取了南方兩百裡外的鄀縣,深入江漢平原……

  但他很快就否定了這個猜想:除非舟師有絕對優勢,完全控制漢水,否則,隻有蠢笨的莽夫才會那麼幹,誰敢放着襄陽不取,這裡的北伐軍随時會渡江斷了敵軍糧道,讓他們有去無回!

  這也是曆朝曆代,北方政權打南邊,必須先死磕襄陽的緣故,地緣決定了,這顆釘子是沒法繞過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