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(第6頁)

  天子是不會錯的,這是父皇的話!

  面對胡亥的質問,趙高、李斯二人默不作聲,趙高心裡在為王贲的死而竊喜,而李斯想了好久,才緩緩道:

  “陛下無須驚慌,昔時楚國破武關,過峣關,不也在藍田被打得大敗麼?”

  這就是睜眼說瞎話了,如今北方的軍隊是比秦惠文王時多,但将才和士氣,完全不能同日而語。

  李斯繼續胡扯:“更何況,關中被山帶河以為固,四塞之國也,崤函百二之險。六國曾屢犯函谷,然皆望而興歎,無能為也。豈非以天下之勢,恒在西北,邊塞阻險,受敵一面,更有陸海天府之饒,縱失關外,亦足以自保哉!”

  “商以六百祀之祚,而亡于百裡之岐周;六國以八千裡之趙、魏、齊、楚、韓、燕,而受命于千裡之秦。我相信,有此地利,假以時日,陛下必能中興大秦!”

  這話倒是中聽,但胡亥卻沒有被忽悠過去,瞪着眼道:“話雖如此,但通武侯已逝,黑賊旦夕欲入關中,前線大軍,總得有人統帥吧?如今之勢,誰可為将?”

  趙高、李斯都欲推薦自己的人,豈料胡亥下一句話,卻讓二人目瞪口呆。

  “蒙恬如何?”

  ……

  “萬萬不可!”

  趙高立刻反對,等這四字喊出口才發現李斯也說了同樣的話。

  二人看了對方一眼,旋即心照不宣,挪開了目光。

  “為何不可?”

  胡亥繼位後,趙高一口咬定蒙氏是黑夫同黨,于是便将蒙恬、蒙毅兄弟下獄。

  但蒙恬當年未釋扶蘇,蒙毅更向秦始皇舉報了此事,一時間找不到什麼謀反的證據,胡亥因為不像曆史上那樣是矯诏繼位,自視為正統皇帝,地位穩固後,得王贲提議,為了得到上郡兵的支持,遂釋二蒙,隻将他們軟禁。

  但王贲出關後,趙高又向胡亥進讒,說蒙毅曾阻撓秦始皇立胡亥為太子……

  不過這件事,在胡亥派人去責問蒙毅時,卻遭到了蒙毅的否認,還說什麼:“夫先主之舉用太子,數年之積也,臣乃何言之敢谏,何慮之敢謀!”

  話傳回後,胡亥将信将疑,還是将二蒙再度下獄,有意殺之……

  這時候,子嬰也來勸:“臣聞故趙王遷殺其良臣李牧而用顔聚,燕王喜陰用荊轲之謀而倍秦之約,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用後勝之議。此三君者,皆各以變古者失其國而殃及其身。今蒙氏,秦之大臣謀士也,而陛下欲一旦棄去之,臣竊以為不可!”

  胡亥與諸兄弟沒什麼感情,和子嬰關系倒是不錯,一時間又躊躇了,即便趙高屢屢進言請早殺二蒙,胡亥都沒有下定決心。

  眼下王贲不在了,胡亥縱觀朝中,見無大将之才,病急亂投醫之下,竟想起了還在獄中的蒙氏兄弟來。

  他嘟囔道:“昔日父皇有少壯三将,蒙恬、李信、黑夫三人齊名,如今黑賊已叛,李信不歸,能與黑夫為敵者,就隻剩下蒙恬了,若朕能赦其罪,犒賞三軍,激勵士卒,或能禦叛軍于武關……”

  “二卿以為呢?”胡亥擡起頭,這件事他心裡沒底,斟酌地看向兩隻老狐狸。

  二人當然是反對了。

  “你若早點這麼想,該多好……可現在,亡羊補牢已經遲了!”李斯如是想。

  王贲逝世,能撐住社稷的柱子倒了,再頂下去,或許自己也要折斷。再加上李斯先前派去與黑夫接洽的使者回來說李由安然無恙,黑夫也尤記得當年的話,願與李氏一笑泯恩仇。

  未來得到保證後,謀身先于謀國的李斯,更下定了賣掉胡亥的決心。

  眼下關内無大将,黑夫破關便容易些,一旦蒙恬出獄将兵,說不定還真就能抵禦黑夫于關外了!

  這哪行!

  而趙高也有趙高的理由,他曾經差點被蒙毅依法誅殺,多虧秦始皇帝赦免。事後趙高一直記恨蒙氏,本打算幫扶蘇害了公子高,就将矛頭對準蒙氏兄弟,但王贲的上書卻搞得他惶惶不安,沒來得及下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