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(第3頁)

  這樣便出現了“穴地攻城”法。

  據說在三百多年前,鄭國鄭子展、子産帥車七百乘伐陳,就在晚上挖掘地道進入陳城,遂陷之。從此開始了挖地道攻城的辦法,到戰國時,這種法子已比較普遍,而針對此術,墨子還專門寫了一篇《備穴》。

  如何察覺敵人在挖地道,除了造望樓仔細觀察敵情外,還得用上耳朵:

  在牆邊挖深坑,坑中放大甕,甕上蒙皮革,然後派人仔細聽,如果敵人挖地道,就能發現動靜。

  果不其然,到了次日,趴在冰涼大水甕裡的“穴師”彙報了情況:

  “公輸先生,叛軍果掘了數條隧道,依次通往城牆處,複又停下……”

  這下公輸雠基本可以确定了。

  “彼輩用的是穴地燒隧之法!縛柱施火,以壞吾城!”

  穴城術可以細分為兩類:一種比較原始,挖地道穿過城牆,直通城内,士兵從地道入城消滅敵人,但這辦法隻能用于攻者衆守者寡,且不能被守卒發現,否則通過狹窄地道派進去少許人,純粹是給對方送人頭。

  另一類方法使用得更普遍:在隧道裡的支柱放火,導緻隧道塌頂,毀掉城牆地基,以這種方法弄塌城牆!

  叛軍用的,顯然應是後者。

  《備穴》裡說得很清楚,如果敵軍開鑿地道攻城,守軍也應徑直迎敵,針對敵穴方向開鑿地道,以穴攻穴,把敵軍消滅在地下!

  于是守軍也針鋒相對,根據穴師确定的位置,開始橫向挖掘地道。

  北伐軍派來挖掘坑道的人,多是銅綠山的礦工,由尉驚送到前線來,他們被承諾,隻要幹完這一票,人人皆可得爵,黑夫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鐵鍬和所謂的“工兵鏟”。

  衆人像是黑暗裡的一群鼹鼠,在暗無天日的地下以鐵器掘地,有時候運氣不好遇上岩體,這還好說,退回去就是了,有時候則挖到地下水脈,為泥水倒灌,便有喪命之虞。

  而最糟糕的情景莫過于挖坑挖得好好的,前面卻突然空了,來的是敵人,手持兵刃,然後便是狹路相逢勇者勝。

  一場地道戰,就這樣在地下五尺處展開,殘酷卻無人記述經過,畢竟那些閉塞之地,漲紅臉握住對方兵刃,甚至用上牙齒指甲的殊死搏鬥,毫無英雄氣息,壯士激情。

  隻有令人窒息的緊張與不适,還有殘酷。

  地方狹窄,戰死的人往往将坑道都堵塞,而随着行迹被敵人發現,一條費勁人力挖開的長長隧道也宣告被舍棄,若攻擊者退之不及時,等待他們的還可能是煙熏水溺……

  就這樣,像堵老鼠穴似的,堵塞三條坑道後,穴師禀報,敵人似乎暫停了坑道的挖掘。

  看似是打退進攻了,但也說不準敵何時再來,還是墨家自己想出來的辦法:每個井穴口派狗執勤,以“審之穴之所在,鑿穴以迎之”,狗的警惕性很高,一旦發現有動靜就會叫。

  “怎麼沒有一條黑狗?”

  公輸雠掃了一眼從後方送來的狗子,随口一問,他們守城的人,常有些迷信,需要用黑狗血來破除魔障。

  “陛下下令,屠了全關中的黑狗。”

  從鹹陽來的少府官員大搖其頭,有巫師說“東南有天子氣”,二世皇帝唯恐指的是黑夫,認為這樣就可以大挫黑夫的氣運,還将此次行動稱之為“掃黑”。

  少府官員嘟囔道:“黑賊之氣是否被奪不得而知,倒是鹹陽近日狗肉價錢大跌……”

  “荒唐。”公輸雠搖頭:“真是荒唐。”他開始懷疑起自己選擇是否正确來。

  不過,敵人似乎已放棄了掘地穴攻城,改為明目張膽地用生牛皮覆蓋的橹車帷抵城牆,又在其厚重木頂的掩蔽,派人在城牆腳下開始挖坑,每深尺許便豎立頂柱,漸挖漸深。

  王離豈能讓他們如願?立刻讓人矢石俱下,甚至讓敢死之士繩墜而落,冒着敵陣發來的飛石大矢,擊退了這一波進攻,而敵人突至城下挖開的一點小坑,也被扔下磚石瓦礫堵塞……

  到了十六日傍晚,叛軍再度停止了攻擊,那些被打傷的兵卒欲搶回城下的屍體無果後,撤回了大營,看上去,銳氣似乎沒最開始時強盛了。

  “穴地攻城無果,這下黑賊無計可施了,明日恐怕要讓衆人蟻附強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