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章(第9頁)

  子嬰因久病而有些浮腫的臉上露出憨厚一笑:“這是臣下應盡之責。”

  子嬰作者這一輩公族之長,數年前作為監軍,赴黑夫軍中,當秦始皇南巡時,黑夫詐死,子嬰“未曾識破”,但事後繼位的胡亥卻未怪罪這個一直與他交好的族兄:

  “黑賊奸猾,始皇帝尚未看破,何況從小到大,連謊話都不會說一句的嬰呢?”

  胡亥不欲追究但子嬰卻天天在人前說,對那件事後悔不已,更因此數次向胡亥請求懲處,讓他去做一個庶民……

  越是如此,胡亥就越對子嬰越是信任,讓他做了九卿之一的“宗正”,專管宗室之務。

  雖然做了九卿,但子嬰仍很低調,朝上見了李斯、趙高,都要遠遠趨行施禮,任誰看,這就是個膽小怕事的宗室長者。

  而在任上,子嬰更是循規蹈矩,進言胡亥,說但凡新君繼位,必祀山川宗廟,不過既然陛下忙碌于政務,離不開鹹陽,那就由他代勞。

  胡亥大悅,于是一年多時間,子嬰多奔波在關中各地,也由此巧妙避開了鹹陽朝堂一系列的政治傾軋:

  馮去疾、公子高出事時,子嬰在雍地祭祀陳寶祠。

  李斯、公子将闾發動政變時,子嬰又跑到泾水上遊為胡亥祭祀水伯。

  直到事件發生後,他才返回望夷宮,見了趙高後立刻下車稽首稱“丞相”,又積極地将一衆公子、公主押送到高陵去羁押,眼看這厮如此乖順,就是個貪生怕死,任人擺布的鐵憨憨,趙高也不疑有他。

  豈料,一直病怏怏的子嬰卻突然爆發,在望夷宮外,帶着一衆公族宗室子弟,以戎車發動了關鍵一擊,奪了胡亥,讓趙高擄天子東投六國的打算功虧一篑……

  趙高本來人衆更多,但突遭襲擊,親信們以為是黑夫來了,亂作一團,亦無戰心,竟被子嬰沖散。

  他隻好棄了胡亥往東而逃,而子嬰救下胡亥後,也不敢久留望夷宮,攜帶者胡亥及其皇後,往北來到鄭國渠附近,才在一間亭舍邊停下歇息。

  眼看胡亥面色頹唐,子嬰下拜道:“陛下天資聰慧,否則始皇帝也不會屬意陛下,隻恨趙高奸佞,隔絕中外,欺上瞞下,騙陛下至今日,這才使得社稷崩壞啊……”

  “是啊,都是趙高之錯。”

  胡亥現在大徹大悟後,恨透了趙高,但卻又問子嬰:

  “趙高謀叛已久,世人皆知,唯朕不知,公何不早告于我?”

  子嬰一愣,歎息道:“臣不敢言,故得全。使臣早言,已如衛令仆射一般為趙高所誅,安得護衛陛下?”

  “也對,也對。”胡亥接受了這說法。

  子嬰又似想起一事:“陛下離開望夷宮時,那玉玺和天子劍可在身上?”

  胡亥滿臉悲憤:“玉玺已為趙高所奪,但天子劍卻是在的……”

  說着胡亥看向一直跟在左近,未敢離開的小宦官,他手裡捧着的正是秦皇帝的天子劍:太阿!

  子嬰這下放心了,朝旁邊的親信韓談使了個眼色:“帶他出去,我有秘事要禀報陛下。”

  這邊胡亥不疑有他,又捧起木瓢,邊飲邊嗟歎道:

  “患難識忠臣,胡亥今日方知,這碩大朝堂,族兄才是真正的忠懇之臣啊……”

  但當他回過身時,卻愕然發現,這間亭舍的院門被緊緊關上,身後有幾個子嬰親信,手摸在腰間劍上,目光不善地看向自己。

  “汝等意欲何為?族兄,他們……”

  胡亥大驚,但這時候,原本拜倒在地的子嬰也緩緩起身,整理衣襟,臉上的懦弱憨厚不翼而飛,卻換上了另一副神情。

  那是胡亥二十多年來,從未見子嬰有過的堅毅與決絕!

  “陛下,汝知罪麼!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