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些許禦史少吏,自是翻不起浪來,但……”
葉子衿提醒道:
“這些密謀的源頭,是扶蘇。”
在她看來,這位公子的複出,對黑夫而言,是十分棘手的事。
一位正統繼位者的歸來,會讓黑夫這攝政之位十分尴尬,而黑夫的舊部們,又絕不會答應有人騎到他們頭上,他們一家,更得擔心失去權勢後的秋後算賬。
不管不顧吧,難免關中有人起小心思。
總之,處置不好,可能會出大亂子。
“良人可想好,該如何處置?”
黑夫卻不正面回答,反問道:
“你覺得扶蘇稱召王,用意何在?”
葉子衿道:“妾聽人說,召者昭也,天子立七廟,祠堂神主牌的擺放次序也就是昭穆……二世為昭,三世為穆。”
“自立召王,或是暗示他,才是真正當立的二世皇帝?”
黑夫大笑:“你怎與陳平想的一模一樣?汝等還是不夠了解扶蘇啊。”
葉子衿停了手:“哦?良人知扶蘇心意?何不為妾解惑。”
黑夫道:“據我猜測,扶蘇之所以稱召王,而不是秦王,甚至皇帝,是想在與我相遇時,有一些退路。”
葉子衿皺眉:“如召公奭一般,封于燕地遼東?為一方諸侯?”
“不,這并非扶蘇之志。”
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,即便飽受挫折,受了苦,美玉蒙了塵,開始改頭換面,竟奇迹般做出了些成績。
但他骨子裡的理想主義,仍舊未變。
黑夫說起一段前朝的往事:“周以陝原為界,分東西。周武王崩,自陝而東者,周公主之;自陝而西者,召公主之。”
周召分陝而治之後,周公旦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掃平殷遺的反叛,穩定東部新圖;而召公奭的責任,則是穩定周地本土。
“我猜扶蘇的意思,是欲表明,想與我重複周公、召公之事,立一位‘周成王’,甚至像周召共和時一樣空置帝位,而我二人則共治天下,戡亂保民,恢複秩序,最終讓大秦中興……”
一同結束這亂世?
非要比較的話,這種東西共治,倒是有點像羅馬帝國的四帝共治。
黑夫大膽猜完後,攤手道:“當然,這隻是猜測,現在的扶蘇,可能已變得我也不認識了。”
“若真有那麼一天,良人會答應麼?”
黑夫緘默許久後道:“扶蘇相信周召共和,有相同目标的人,可以同舟共濟。”
“而我相信的,卻是共伯和幹政,攝天子位,天無二日,尊無二上……”
“更何況,我與他能否相互信賴,已不重要。”
“重要的隻剩下五個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