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2章(第5頁)

  “容彌蹙是何意?”韓信雖然乃兵法天才,但文化上卻是個半文盲,聽得發懵。

  “就是不能笑,要肅穆。”

  叔孫通對類似韓信這樣的大老粗将尉習以為常,鬼知道這群人進鹹陽宮時幹了多少無禮的事,比如有一支安陸兵殺入鹹陽宮,竟公然在十二金人腳上刻字,得意洋洋。至于前幾日,黑夫為夏公的典禮上,飲酒争功,醉或妄呼,拔劍擊柱的,更不知凡幾。

  這大秦看似無君,實則有君,尚未成為法外之地,法度、尊卑、禮儀都要一一恢複,于是攝政便讓叔孫通設置了一些簡單的禮儀,以适應這獨特的“君臣關系”,明上下尊卑,但也不必太過。

  “上殿之後趨行而作兩揖即可,不必下拜,因為韓侯乃關内侯、将軍,攝政也會回一揖作為回禮,但韓侯必待攝政安坐之後才發言,談話時,開始時要看着攝政的臉,言畢,目光下移,不說話時,需注視攝政的膝蓋……”

  一通話将韓信說暈了,他不由抱怨道:“攝政隻是假皇帝,禮儀便如此麻煩,往後成了真皇帝,那還了得……”

  這差點将叔孫通噎死,這年輕人也太過大膽了,這種話也講得?

  韓信倒是渾不當回事,總覺得,别人得如此,但自己功勞大,不必這樣,問道:“之前叫君侯,現在當如何稱呼?”

  “攝政、太師或夏公,當然……”叔孫通提醒韓信道:“攝政尤其喜歡舊部稱其為‘主公’!”

  如此告誡着,二人也倒了偏殿,叔孫通剛要大聲通報,豈料韓信卻将他的話全給忘到腦後去,隻将劍交給郎衛後,不僅面上露出了笑,毫無禮節地大步走上去,更大聲喊了一句:

  “仲父!”

  ……

  黑夫心裡怎麼想不知道,面上倒是依舊待韓信如子侄,讓他就坐,問道:

  “沒回家去?”

  韓信的眼睛沒有如叔孫通告誡的,盯着黑夫那曾被箭射中過的膝蓋,而是先打量了一通宮殿内美輪美奂的裝飾,接着很無禮地看着黑夫的臉,傻呵呵地笑道:

  “未曾,我剛歸來,下了馬就直接入宮,從直道來北坂很便利。”

  黑夫少不了說道他幾句:“汝妻才至鹹陽,是該先回去看看。”

  又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:“你沒有兄弟,乘着年輕,早些要個孩子罷。”

  在生活上,黑夫是鼓勵大家669的,這些年戰争損失的人口,必須在十年内補回來,每條件也就算了,有條件的,得為國家做貢獻……

  尉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,黑夫無奈地搖搖頭:

  “汝妻兄,如今已有六個子女了。”

  萬萬沒想到,大開後宮的是尉陽,黑夫有種看錯人的感覺,他那侄兒小時候老實巴交的啊,被誰教壞了呢?

  此外,東南形勢比黑夫預想的要差,八月份時,丹陽郡的安圃進攻淮南為英布所敗,這厮好像還挺能打的,好在安圃雖損兵折将,但在老弟尉驚、侄兒尉陽支援下,順利撤到衡山郡去。

  一場勝仗漲了楚軍士氣,恰逢項羽奔波了兩個月,帶着少數兵卒回到楚地,依靠車騎的襲擊,又敗吳芮手下一名越校于東海,素來謹慎,遂放棄奪取的土地,撤回江東。

  好有大江為阻隔,尉陽樓船橫于江上,楚軍過不去。

  但無論如何,黑夫想利用江東吞并淮南的計劃是泡湯了,唯一的好處就是讓楚人疲于奔命,元氣大傷,尉陽這小子學了自己,幾乎将東海南部的稻谷割了個幹淨,這個冬天,淮南楚人恐怕要挨餓了。

  可黑夫不滿足于此,既然東南邊沒能打開局面,那就要考慮其他方向了。

  這也是他調韓信回來的原因。

  “上郡形勢如何?”黑夫問道。

  “已大定,匈奴人撤離了河南地、上郡邊塞,冒頓雖占據北假、雲中,但大多數新秦中之民,已撤離到河南地,由章太仆接收,上郡偶爾有匈奴人斥候,但都為白翟騎擊退。”

  “章邯來信,說新秦中一共被被掠走至少五萬人,又有數萬人流離失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