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972章
呂澤
“兄長為何隻将呂澤卸去縣公之職,卻留了他性命?”
賓客和諸位縣公散去後,項伯有些不解地詢問項梁。
項梁若有所思:“此人,暫時殺不得。”
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呂澤,呂澤将近四旬的年紀,卻因為是少年白,生得滿頭白發,被人稱為“賽李信”。
他不但擅長車騎,還使得一手好弓,五十步内箭無虛發,又為人豪爽,秦時是沛縣響當當的大俠,又在響應項籍的舉事中,手刃了沛縣令,沛地衆人對他心服口服,推舉為沛公,實至名歸。
但今日一見,項梁才發覺,不止如此。
面對舉報和指責,呂澤一一駁辯,有理有據,他一口咬定自己與黑夫素不相識,定是黑賊謠言欲離間楚國。
此外便是交遊甚廣,還有不少縣公,比如橫陽公傅寬、下邑公王陵聞訊趕到,站出來為其說項,願以性命擔保呂澤。
而當項梁質問他:“即便數月前鴻門宴上黑夫是故意挑撥,但為何彭城索要沛縣蕭何、曹參家眷,彼輩卻遲遲不到?”
這時候呂澤的說辭就有些蒼白了:“已派人押送,南赴彭城,然半道竟為澤盜所劫……”
“汝家名滿梁、楚,你昔縣公的忠誠,經曆過背叛和流亡的項梁,一點都不信任。
“比如呂澤,便會如此!”
“那為何不殺了,以儆效尤?”項伯還是不太明白。
項梁搖頭:“就像張良暗暗對我說得,投鼠忌器也。呂澤交遊甚廣,今日為其求情的衆人,傅寬、王陵,皆其朋友,我又聞,占據宛朐的魏令陳豨、靳歙二人,亦與呂澤是過命交情,若悍然殺之,彼輩必心生不滿,是殺一呂澤,又多四呂澤也!”
所以比起處死,軟禁更合适些,而且留着呂澤,還能引蛇出洞……
“以此之衆,如何與黑夫敵?”項伯有些悲觀。
“形勢已是如此,非一日之寒也。”項梁歎息道:
“數月前,籍兒在西河的決斷是對的,當時是應該與黑夫決一死戰,而不是後退。”
一退,諸侯心就散了,各歸其國,再難捏成一個拳頭,與黑夫為敵,這也導緻河東遭到突襲,魏軍主力大半覆滅,六國恐怕難逃被各個擊破的下場。
若再往前看,項羽也犯了很多錯,他就不該按照心裡的執念,西入秦地,而應該立刻對南陽發動進攻,斷黑夫退路,占據先手。反觀黑夫,大概在入武關之際,便立刻讓江東偷襲淮南了吧?
這就是二人的差距。
再再往前,到王贲死時,楚國就應該及時調整戰略,不再以誅秦複仇為主要目标,而是維持天下均勢,讓楚能長存于世……
隻可惜,他那侄兒,戰術一流,戰略上,卻一塌糊塗,還固執,不願意聽人勸。
比如兩個月前,當項籍将江東兵驅逐出淮南後,楚國中樞對未來如何用兵有過一場争議。
當時項梁提出北上進攻膠東,拔掉這顆釘子,伺機取得齊地商賈們的船舶,讓楚國多一條退路。
但長輩想着退路,年輕人卻隻想着如何戰得英勇,項籍深感江東、淮南如芒刺在背,随時可能再度襲擊淮南,竟提出,要去進攻衡山,用攻打黑夫老家的舉動,吸引南方兵團與他會戰。
“黑夫可不是你。”
項梁與侄兒大吵一架,但他的态度無濟于事,衡山、江東帶給楚國的威脅更大,中樞大多數人支持項籍,要在中原大戰前,解決後患!
但兩個月過去了,據項梁所知,這場西征并未取得太大戰果。聽說衡山避而不戰,放棄邾縣遁逃江南,江東也對此置之不理,越兵反而在東海郡頻繁出沒,滋擾縣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