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怕是黑夫要給秦始皇蓋棺論定,确定其功過,但那也是官府内部文件,百姓無從知曉。
直到現在,兩年過去了,秦朝官方才破天荒頭一次,在公開場合,承認了秦始皇帝的錯誤!
聽到這,三軍将士無不嘩然,有懂的人更低聲議論:
“這就是罪己诏啊……”
所謂罪己,是國家出問題,或遭受天災時,帝王或執政者承認所犯錯誤,自省的文書,正所謂“禹、湯罪己,其興也悖焉,桀、纣罪人,其亡也忽焉”。
但以始皇帝頭鐵的性格,若他在世,即便知道是錯的事,也就執拗地做下去,那是打死都不會認錯的……
于是這罪己之诏,便由黑夫替戲水旁邊,骊山腳下的秦始皇帝來總結!
這簡直是公開處刑,若始皇帝泉下有知,定會大罵黑夫:
“賊你達!”
既然由黑夫代勞,爽快承認了錯誤,那要如何面對那十三年?
“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!”
“其最不善,莫過于違背信諾。”
是什麼承諾?
“今皇帝并一海内,以為郡縣,天下和平!”
這是秦一統時,由秦始皇口述,李斯動筆,寫在制書上,頒布天下的承諾,也是世人内心深處的向往和期盼。
這是十三年前,本就該做到的事!結果卻咕咕咕了……
到了這時候,黑夫早就不掩蓋自己以秦始皇繼業者自居了。
“始皇帝未盡之業,黑夫繼之。”
“始皇帝未曾兌現之事,也由黑夫兌之!”
但戰争,并不會因為世人對和平抱有期待而降臨,她需要人們去争取,甚至要付出抛頭顱灑熱血的代價。
“戰無休而禍不息,吾輩何以為戰?”
答案隻有一個:
“武者止故欲永偃戎兵,必先甾害絕息。”
“欲甾害絕息,必先闡并天下!”
“欲闡并天下,吾等必須出關!”
告三軍将士書接近尾聲,而這個漫長的故事,也回到了原點。
回到了秦始皇親政之時,虎狼之主對着瑟瑟發抖的山東六國,露出了獠牙……不,應該是直接回到了商鞅變法之後,煥然一新的秦軍銳士,望着函谷之東躍躍欲試!
不過那時候,士卒出關,往小了說是為了軍公爵,往大了說是為了實現曆代先君的夙願,為了實現秦君的東出之志。
“此戰,不為君王大欲,而為自己,為了讓戰争結束于吾輩之手,讓吾等子女能男樂其疇,女修其業,再不受諸夏戰亂征役之苦!”
“邦之榮懷,非由一人;邦之杌陧,亦非獨一人可挽。望諸君勉之,與黑夫東出勘平暴亂,一同去彌補始皇帝昔日之錯,如女娲之補天!救天地之倒懸!”
“此既為《鴻門之誓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