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(第4頁)

  投降之事應該是王氏私下裡運作很久的結果,據說一直有人在試圖遊說這兩座壁壘的軍事行政最高長官,但以前孔氏的老闆還在,這兩人并沒有回複王氏,現在整個孔氏都亂起來了,這兩人見再難回天便放棄了抵抗。

  在此之後,王氏留下駐軍便開拔北上迎敵了。

  此時,孔氏依然成了王氏囊中之物,這兩座壁壘是王氏東進道路上的阻礙,隻要這兩座壁壘拿下,王氏再次東征便一馬平川再無難度。

  新聞裡,希望傳媒詳述176壁壘被屠城、北方來敵、火種北上迎敵放棄進攻孔氏、王氏攻孔氏。

  其中沒有任何主觀立場,隻是記錄事情。

  然而到了第二版的時候,任小粟發現這篇稿子竟是總編江叙親手所寫,全篇都以他主觀立場來批判王氏在北方的戰敗失利導緻屠城,以及趁火打劫。

  新聞裡說,早有草原人将北方來敵的消息傳遞到了176号壁壘,中間相隔十多天,王氏本應該完成兵力部署,可王氏雖然有部隊北上,但主力部隊始終屯兵孔氏邊境。

  如果王氏主力部隊馳援176壁壘,或許仍舊來不及阻止屠城,但一定能救很多人。

  屠城之時有難民僥幸從壁壘裡逃出來,一路南下想要尋求王氏庇護,可他們走了上百裡路都沒見到王氏的援軍,最終還是被北方族群追上殺死。

  而現在,王氏不僅沒守住176号壁壘,也沒派援軍反攻176号壁壘,反而對孔氏發起了進攻,外敵當前竟還想着如何奪取最大的利益,這讓江叙感到深深的憤怒與無力。

  相比之下,江叙對火種在大義面前的舉動表示欽佩,能夠放棄已經到手的31、32号壁壘,這應該是個非常艱難的決定。

  江叙在稿子中說,中原人應該記住火種的這個決定,也應該記住王氏所做的選擇。

  與此同時,江叙還号召整個壁壘聯盟同仇敵忾、抵禦外敵,屠城之事已經昭示了異族的野心,中原人應該摒棄一切前嫌,團結起來。

  此篇新聞一出,整個壁壘聯盟一片嘩然,屠城一詞實在讓人駭然,王氏的冷漠與算計,也讓大家感到憤怒。

  第三版是希望傳媒記者對火種高層的采訪,講述對方抗擊外敵的信心。

  第四版則是說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,火種現在面對外敵可能出現的困難,例如醫療條件不夠,藥品不夠,衣物儲備不夠充足等物資問題。

  畢竟剛和孔氏打完,在此之前也沒想到北方會突然出這種事情,所以準備不夠充分。

  其他财團的壁壘裡都是一片群情激奮譴責王氏的聲音,很多社會名流出來發聲贊揚火種,學生們則開始走上街頭為火種募捐。

  有募捐藥品的,有說要去北方當志願者的,光青禾大學就組織起來六百多人的自發團體與火種接洽,不日将攜帶着大量物資,北上進行支援。

  然後所有人翻過第四版之後,看過那麼多觸目驚心的新聞之後,就會看到第五版的那一句話:不要讓時代的悲哀,成為你的悲哀。

  這句話忽然成了這時代裡的一束微弱的光芒。

  任小粟放下報紙,楊小槿發現他愁眉緊鎖便問道:“怎麼了?”

  任小粟突然問道:“江叙這次言辭過于激進,會不會激怒王氏?這篇新聞等于是将王氏孤立在壁壘聯盟裡了,王氏現在手段如此暴戾,江叙不會有事吧?”

  此話一出,楊小槿就知道任小粟在擔心什麼了:“我想應該不會,我姑姑在這種事情上還是有底線的,江叙再如何抨擊,他也隻是個新聞工作者,沒有政治立場,沒有派系,殺這樣的人會引起衆怒的。”

  “但願如此吧,”任小粟歎息。

  說完他把報紙遞給王京等人傳看,王京看完之後翻到第五版看到那句話時突然說道:“很想認識一下能說出這句話的人。”

  一旁任小粟挑挑眉毛,但也沒說什麼,不過楊小槿确定,任小粟現在心裡一定美滋滋的……

  到了晚飯時間,還沒等運兵卡車停穩呢,任小粟就托着十多個火種發放的鋁制飯盒跳了出去,一路奔向炊事班那邊。

  他左手托着六個飯盒,右手托着幾個,飯盒的高度已經超過頭頂,火種部隊的士兵看到這一幕都驚了,他們還沒見過這樣打飯的選手!

  炊事班的炊事兵也驚了,像是看着低配版托塔天王似的……

  炊事兵詫異道:“知道的你是來打飯了,不知道還以為你拿着法器來收我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