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2章(第2頁)

為了明天

  就在人潮緩慢突破西南森林的時候,慶氏的主力部隊也開始在這片森林的邊緣構築防線。

  宣恩山、來鳳山、永順山一線,已經被構築成鐵闆一塊。

  戰線後方,上百個前進基地連接成巨大的後勤補給網絡。

  西南統一後,慶氏對所有部隊進行整編,并将所有部隊重新編為兩支甲類集團軍和一支乙類集團軍,總人數23萬。

  所謂甲類集團軍,就是指人員滿編,彈藥充足,随時可以開赴戰場準備戰鬥。

  而乙類集團軍,則是人員并未滿編,需要補充。

  但現在,不管是甲類還是乙類,不管你是否滿編,都要開始最殘酷的戰鬥了。

  整個西南有四十六座壁壘,總人數經過第一次人口普查統計,加上流民合計九百六十萬。

  其實,原本西南人數要更多一些的,但西南與中原情況相似,也經曆過濃重的戰火。

  112号壁壘和113号壁壘倒塌時遭遇實驗體襲擊,死亡率超過80%。

  如今壁壘雖然重建,但這兩座重建起來的新壁壘中,總人數也不過十多萬人。

  當初李氏、楊氏、慶氏一戰,死傷人數便難以統計,還有大量平民流民逃往中原、西北,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流失。

  所以這就導緻,原先李氏的有些壁壘裡,甚至隻有幾萬人了。

  慶毅此時已經回到了前線,他作為最高軍事指揮,三支集團軍的司令員都需要直接向他彙報。

  或許下面的那些士兵與軍官還不清楚自己要面對什麼,但慶毅是很清楚的。

  值得慶幸的是,還好當初慶缜交代過他,導彈部隊要做到彈、車分離,不然人工智能入侵導彈部隊軍事基地後,恐怕慶氏的導彈早就落在自己頭上了。

  這些天,慶氏部隊嘗試着派遣了十多支偵查班組前往森林更深處,想要盡量統計敵人數量,以及行進速度。

  然而所有偵查部隊全都石沉大海。

  慶毅在後方指揮部确認所有偵查班組全部失聯後,便停止了這一毫無意義的舉動。

  就像當初012号軍事基地被入侵一樣,他們面對的敵人不止是人,還有可能是天上的麻雀。

  尋常的偵查計劃,已經無法奏效了,不管派遣多少人進去偵查,可能都是毫無意義的犧牲。

  後方總指揮部裡,所有将領與作戰參謀的交談聲都放低了一些,像是有一股低氣壓突然籠罩了這裡一樣。

  慶毅站在巨大的沙盤模型前面,默默的看着。

  慶缜把他放在這個位置上,并不隻是因為與他關系親近,亦或是感謝他舅舅當年救濟之恩。

  而是慶毅本身就擁有一名優秀指揮官的素養,他或許沒法像慶缜一樣看的那麼長遠,但在臨場指揮時,對于細節的把控是很少有人能夠企及的。

  忽然間,慶毅說道:“以連隊為單位,縱深45公裡,在防線以外建立應激式前哨基地,傳達命令吧。”

  指揮部内的參謀長聽到這句話,便知道這些前哨基地的作用。

  在所有偵查手段都無法起作用之後,這些臨時的、簡陋的前哨基地就像是釘子一樣,紮在防線以外的山脈裡。

  他們的作用,就是當敵人真正到來時,用攜帶的無線電台為後方主力防線起到預警作用。

  一場戰争裡,如果能提前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得知敵人情報,那将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