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甯塵則是眼睛微眯,目光牢牢鎖定了唐伯虎。
有如此文采,又有如此高深的音律造詣,這個書童的身份,絕非尋常。
琴聲已起,箫聲又豈能不發?
唐伯虎的琴聲讓江隐心中一歎,随即箫聲應聲而起。
笑傲江湖!
竟是笑傲江湖,又豈能孤身一人?
在曲洋和劉正風創出此曲時,他們的心中便有了一個笑傲江湖的夢想。
那是兩個人同行的夢。
兩人不一定要是伴侶,但一定要是知己。
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笑傲江湖。
琴聲強則箫聲弱,箫聲強則琴聲弱。
江隐和唐伯虎不過是初見,卻能從對方的音樂中感覺到對方的品性。
唐伯虎一向自視甚高,少有能讓他感到佩服的人。
論文學,他自問當今天下沒有幾個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論。
比試武功,他也是天縱之才,不過二十九歲,便将家傳武學唐家霸王槍練到最高境界,更學會諸多絕學,已入大宗師之境。
在音律之道上,他的天賦也不差,許多樂器他是一學就會,有大家風姿。
唐伯虎是驕傲的,而他也有驕傲的本錢。
有些人或許可以在一道上與他一較高下,但絕不可能像他這般全面。
所以,遇到對手的時候,唐伯虎是興奮的。
他不怕輸,怕的是沒有對手。
如今琴箫和鳴,唐伯虎有了一種遇到知音的感覺。
小時候,他聽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,羨慕不已。
因為他覺得那是人世間最浪漫的事情。
有一個人能夠完全理解另外一個人,難道還不夠浪漫嗎?
或許正是出于對這份知音的向往,唐伯虎才會一直想找一個靈魂共鳴的妻子。
為此,他不惜放下自己解元的身份以及文人的驕傲,來太師府當一個普普通通的下人。
他的文人風骨在這份追求面前,不值一提。
唐伯虎十指齊動,琴弦在他的撥動之下,不斷發出低鳴之音。
琴聲和!
十根手指甚至快出了殘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