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正愕然,挖了他的竹筍?難道樂天真人上山挖了?咋不見獨狼回來說?還是他也開小差了?
方正這一愣神,樂天真人以為方正有點不開心了,更加羞臊難當的道:“貧道當初也不知道那是有主的。看到這竹子長到山下,有野豬挖着吃,就跟着挖了兩根。後來才知道,這竹子是歸一指村的,本來是去找村長王佑貴的。不過他說竹子是你的,于是……”
方正聞言,頓時無語了,這道長還真是淳樸的可愛,笑道:“真人客氣了,那竹筍雖然是從貧僧這裡發源,但是既然已經長下去了,也算不得貧僧獨有之物了。施主喜歡吃,挖了也就挖了,無需多想。”
“呃?可是……嗯……真的是無主的?”樂天真人問。
方正笑道:“當然是真的,不過以後就歸村子裡了,當然,你要吃,還是可以挖的。”
樂天真人頓時笑了:“如此貧道就放心了,說實話,這竹筍真的好吃。”
方正一招手,猴子拿來一個山頂的竹筍過來,方正道:“這有更好的,真人可要?”
然而讓方正意外的是,樂天直接搖頭道:“不要了。”
方正不解地問道:“為什麼?”
“天下好東西無數,豈能全占了?知足常樂麼,你看這天,一片蔚藍,多漂亮啊。可惜啊,有的人天天看卻覺得也不過如此,真讓他們去一些霧霾天的大城市住上一段日子,就知道什麼叫美了。”樂天說完,起身道:“時候不早了,貧道就不打擾法師了,若是閑暇之餘可去後山貧道的道觀坐坐,雖然清貧了點,不過也算是一雅地。”
方正起身道:“一定,對了,敢問真人這通天山脈中還有其他修行之人麼?”
“有啊,這通天山脈沒有世俗之人打擾,安靜祥和,物産豐富,還是有些人在裡面修行的。據貧道所知,就有一個教書先生,自稱儒家弟子,在裡面結廬而居。”樂天真人道。
方正心頭驚訝不已,這事兒他以前可不知道,一直以來,他都以為一指山已經是最邊緣的地帶了,再往裡面去除了熊瞎子、狼崽子,也就沒啥了。萬萬沒想到,還有人鑽進大山溝裡去修行。
送走了樂天真人,方正的心也開始活絡起來,看來以後有時間,也該去通天山脈轉轉了。
“師父,咱們是佛門弟子,沒事跟一個牛鼻子老道聊這麼久幹啥?”邊上,紅孩兒不解的問道。
方正反問道:“為什麼不能聊?”
“我們信的佛,他信的是道,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,湊到一起,怪怪的。”紅孩兒道。
方正呵呵一笑道:“那是你想多了,信什麼并不重要,人好就行了。而且,自古以來,儒釋道就沒有那麼多紛争,相反,彼此倒是十分融洽的。”
“真的假的?你們信仰不同,還能湊一塊?”紅孩兒真的好奇了。
方正帶着紅孩兒出了寺院的大門,一邊走一邊問道:“那你說的不同,細緻的來說,又有哪些不同呢?”
紅孩兒抿嘴、皺眉,他雖然是妖王出身,但是并沒有行走過天下,所以見識并不算多。不過終究是名門之後,一些常識還是知道的。于是紅孩兒道:“你說的儒釋道,他們的修煉方法就不同吧。”
方正笑道:“儒家修正氣,佛家修和氣,道家修的則是清氣。三者都是氣,正、和、清三氣最終還是不是殊途同歸,化為一體,尋求的是天地之氣?”
紅孩兒啞然,馬上道:“那……那不一樣好麼?核心不一樣。”
“怎麼不一樣了?儒家的道,講的是要有‘正’心;道家的道講的是自然‘煉’心;佛家求的是修行‘明’心。正、煉、明,這三心,追求的還不是本心?殊途同歸而已。”方正道,他這麼久每天看佛經,看佛理可不是白看的。佛經裡可沒講什麼排斥其他道的東西,相反,他倒是看到不少稱贊之處。而且,很多地方,儒釋道的确如同一家人,沒有世人想的那麼多的紛争。真正的修行之人,追求的又不是凡俗名利,互相探讨彼此的收獲,明悟本心,尋求心的超脫,哪來那麼多幺蛾子?鬧出幺蛾子的,也多半不是什麼真修士。
第301章
無相門開啟
紅孩兒依然不服氣,道:“可是,他們的學說不一樣啊。每家的都不一樣,這你總不能說什麼殊途同歸了吧?”
方正哈哈大笑道:“儒家講‘修身、齊家,治世,平天下。’講的是重視現世的修為,孔子說:‘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’這就是說人們要先懂得生活,再談論死亡,活明白了,再談論死亡。這就是重視生的意義,而不是死的意義。‘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治天下’。這一切都講的是入世、治世。
佛家講究的則是‘見性,救世,通萬有。’講的是‘緣起性空,四大皆空,從空性中去追求人生的不空。’說簡單點,就是追求心靈的解脫,治的是人心,人心得治,天下自然也得治,人心都是善的,天下當可無為而治。
道家講究的是‘養生、遁世、窮萬物’。老子認為,萬事萬物自有變化規律,讓人們效法天道,順應自然,在自然之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。體悟自然,人心自然平靜,當人們面對生死、得失、煩擾、喜怒哀樂,想要消除心中的憤懑、抑郁時,去看看道家的學說,走入大自然當中,體驗那份屬于自然的甯靜,可以快速治療心中的頑疾,身中的不快。心中無怨恨,無戾氣,自然天下太平。
淨心,你覺得三家是否殊途同歸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