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(第4頁)

  宏經低聲道:“方正住持雖然有大才,舌綻蓮花,但是年齡太輕了。這樣的年齡,這樣的才能卻沒有配套的閱曆和心境,如果上這種大台講經說法,很可能起到拔苗助長的效果。諸位法師也是考慮到這一點,所以并不打算讓方正住持上台講經。一切都按部就班,給他空間、時間,任其成長下去。至于舞台,我們這些老家夥,十分願意将未來的舞台交給你們。一行,你天資極佳,但是骨子裡卻是傲氣沖天。你再看方正住持,一葦渡江、舌綻蓮花,一身的本事,但是……他可曾傲過?說實話,就那兩樣本事,換了一般人,足夠吹噓一輩子的,走到哪都可以蔑視任何人。包括在坐的所有法師!

  若是給你那樣的高度,你能做到方正這般麼?”

  一行愕然,他很想說他行,但是仔細想想,他似乎做不到……

  宏經見一行開始反思了,也放心了。他這徒弟,他自己最清楚,聰明有餘,銳氣有餘,鋒芒畢露,這可不是什麼好事。

  一上午過的飛快,衆多高僧輪流講經說道,說的也不是傳統的經文,而是将經文翻譯成白話文,再以故事的方式講出來。如此一來,這可比聽幹巴巴的經文有意思多了,大家聽的都是津津有味,又受益匪淺。

  當然,方正也明白,這樣講的目的,不是給這些僧人聽的,更多的是給山下的聽衆聽的。他們不懂經文,若是單獨念經,說經,他們根本聽不懂。但是這麼一講,立刻明白了。當然,有好處也有壞處,經文博大精深,無數歲月不知道多少高僧日夜參悟,補充、删減、修改而成。這些經文融入了無數人的大智慧,傳到今天,每一句話仔細去研讀,都會受益匪淺。不同的人,不同的環境,去讀,也會讀出不同的感悟來。

  而高僧們這麼白話的講,卻沒了那種領悟的可能,基本上就是兩個瓶子倒水,高僧将自己感悟的水倒給别人而已,雖然能聽懂,但是傳遞的東西終究有限。

  當然,凡是有利有弊,方正對于這種講經,還是很喜歡的,不費腦子,聽起來輕松,重點是那些小典故,小故事,着實讓人深受啟發。

  法會就持續一上午,剩下的時間,則是布施、受香火的時間。

  霞光寺大開寺院大門,布施各種齋菜、饅頭、包子等物品;同時,迎接各方香客進寺上香、祈福。當然,全程都有僧人在邊上看着,一旦人數太多,就會暫停放人進來。

  方正看着那密密麻麻,黑壓壓的人群,再看看那些滿頭大汗的和尚,第一次,他發現,香火太旺也不見得是好事!這要是發生在一指寺,多半山門都要擠炸了……

  “嗯,這種講解佛法的事情還是交給各大寺院去做吧,貧僧就當個安靜的小和尚,蹲在角落裡念念經,吃吃飯,幫人解解難就是了。嗯……就算帶節奏,也要往外了走,一指寺可不能這麼鬧騰了!”方正心中暗自決定着。

  這想法若是讓其他僧人知道,多半要抽他兩個大嘴巴子。大家想破腦袋吸引更多的香火,這家夥竟然不想要香火……真是個奇葩。

  人群一批批的進來,一批批的離開,方正也不急,至于吃飯?抱歉,有饅頭就行了。至于齋堂?愛誰去,誰去!反正方正不去!

  紅孩兒倒是被歐陽風華拉走了,也不知道去哪瘋了。

  方正隻當沒看到,反正那熊孩子隻要不惹事,随他去就好。多見見外面的世界,多融入這個世界,對于紅孩兒和方正來說都是好事。

  就在這時,一個黑色的身影,進入了方正的視線當中,方正眉毛一挑,将手上的饅頭撕下一塊,輕輕放入口中,微笑道:“終于來了……”

  阮海走在人群當中,一直低着頭,生怕被其他的僧人認出來,再将他趕出去。

  今天,為了不被誤會,他沒有帶任何包,一身簡單的衣服,混在人群當中,默默的排着隊,走向大雄寶殿。來到大殿門口,阮海拿了三炷香,上香,磕頭,默默的念着什麼……

  方正和一名僧人低聲說了兩句,那僧人一愣神,不明白方正是什麼意思。不過還是按照方正的意思去做了……悄悄的,将阮海身後的人流引導到其他的位置上香、拜佛去了。

  方正則眼中閃過一抹精光——一夢黃粱!

  然而讓方正意外的是,阮海并沒有在回憶,而是默默的祈禱了兩句,希望佛祖保佑他能夠找到女兒後,就站了起來,準備離去。

  方正歎了口氣,撤掉一夢黃粱神通,然後悄然跟了上去。半路上看到紅孩兒,方正一招手,紅孩兒立刻跑了過來,問道:“師父,幹啥?”

  “該你出手了,帶着為師跟上去,别讓别人發現了。”方正低聲道。

  紅孩兒随後感覺到體内久違的法力回歸了,咧嘴一笑道:“放心吧師父,小菜一碟!”

  下一刻,紅孩兒拉着方正,追了上去,走了沒多遠,拐了個彎,兩個人瞬間隐身,然後紅孩兒帶着方正飛上空中,跟着阮海。

  阮海下山後,找到自己的摩托車,一路疾馳,再次來到了那處廢墟邊上,從摩托車上拿出一個包裹,裡面是一些飯菜,可以看得出,這些飯菜做得很用心,很精緻。青椒炒肉、地三鮮、鍋包肉,足足三道菜。

第411章

活在希望裡(三)

  “師父,看情況,人家隻是穿的差了點,其實生活還不錯。咱們不用幫了吧?”紅孩兒道。

  方正搖搖頭,什麼都沒說,就靜靜的看着。紅孩兒隻好也跟着看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