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見和尚吃齋念經,隻見秃驢穿金戴銀!”
這一串打出來,頓時心裡的一口惡氣也撒了出來,心中舒服了。不過在發出去的瞬間,他想了想,還是把:亂世之年,佛:封閉山門不問世事。道:率衆出山懸壺濟世;太平盛世,佛:普度衆生度化世人。道:歸隐山林,參悟道法。這一段删掉了,免得再被方正用剛才的話打一次臉。确認無誤後,發了出去。
這一竄一發出來,方正看後,頓時被氣樂了,這孩子還真是不死心!
一妙法師愕然道:“這都是些什麼東西?”
方正笑了笑,沒說話,而是回了一句:“無知當風雅,無病卻呻吟。”
一妙見此,笑道:“哈哈……這話說的好,這話說的妙!”
網友們也笑了。
“方正住持又調皮了,人家孩子好不容易學會了排比句,你就不能誇兩句麼?”
“苦哈哈的孩子會寫字了,大家要多包容一下。”
“嘿嘿,這孩子還真是中段子毒不淺啊,滿嘴的段子,還都是别人的。就沒有點自己的幹貨麼?”
“方正住持,求回擊!”
“方正住持,我也好奇,遇到這種人,咋回答啊?求解啊!”
“同上!”
方正原本不打算再糾纏這件事了,但是大家問了,他也不好就這麼撂挑子跑了。于是道:“佛是什麼?佛在每個人的心中,每個人都是佛。所以求佛當是求己,出了事情,就自己去面對,堅定心中有尊佛,堅定正确的價值觀和信仰,一路往前,才能成功。那位施主的話,貧僧也看的莫名其妙,他本身不信佛,卻又要求佛。求的又不是心中佛,而是一尊神像……不成則說佛不救他,沒上香火錢。試問,你上了香火錢,佛就會幫你麼?人不自救,誰能救?
至于世人拜佛,真正懂的人,拜的不是神像,而是心中的佛。眼前的神像也不過是他們的一種心靈寄托,将心中佛寄托成實物,從而明心見性,頓悟道理,堅定心中所信而已。而不是他說的拜佛,上了香火,佛祖就立刻保佑一路順風。那不是佛,那是懶的妖,惰的魔!
佛教渡人先渡己,自己向善,以自己為楷模,引導衆人向善,幫助衆人度過苦難,當世人皆善,也就是度了衆生。貧僧一直有一種疑惑,自古以來佛道儒三教一家,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矛盾,反而相輔相成,互相幫助。怎麼到了民間,卻成了三家鼎立,互相看不對眼,彼此找麻煩呢?可有施主能夠為貧僧解惑?”
聽到這話,不少人都跟着笑了。
“方正大師,有些時候,當事人沒矛盾,看熱鬧的卻會制造無數矛盾來,生怕兩個人不打架,沒了熱鬧看。”
“這就叫包藏禍心!”
“小人行徑!”
“無量天尊,方正住持說的對,佛道本一家,何必争那三分兩錢之事?方正住持若是有空,當來武當山一坐。”就在這時,注冊名為武當山道觀大V留言道。
一妙馬上道:“這是武當派的真人的帳号。”
方正微微點頭,恭敬的回答道:“真人邀請,貧僧有空,一定前去。”
“恭候法師,掃榻相迎。”武當山道觀道。
方正道謝,随後關了微博,然後好奇地問道:“一妙法師,你怎麼對?你也經常上網麼?”
第936章
有鬼
一妙笑道:“貧僧都七十歲了,還是個門口掃地僧,就是因為六根靜不下來。這世間繁華,科技變化,貧僧一直有所執着,喜歡看,喜歡玩,一直玩到了現在。貧僧一直都覺得,修佛不應該局限于形式,也不應該真的将自己放在世外不理世事,當睜開眼看世界,看得多了,就悟的多。所以,這微博,貧僧也玩,上封寺的,對于各大教派的。”說到這一妙好奇地問道:“方正法師,他們都叫你住持,怎麼你這個住持還親自打理寺院微信号麼?你的弟子不管麼?”
方正聞言,苦笑一聲道:“三尺茅廬,上下隻有一個六歲小徒,貧僧不打理還能讓誰打理?”
一妙一聽,頓時愣住了,随後笑道:“寺不在大,心大才大。隻是這人,的确少了點……”說完,看了一眼吃撐了躺在地上裝死狗的獨狼。
方正哈哈大笑道:“收徒這事兒看緣分,更何況,貧僧還在學習中,哪敢随意收徒,誤人子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