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正搖頭道:“他們就是抓住了窮人不得不買的心理,所以才會如此有恃無恐。這麼說吧,有錢人都有房子,即使再買,貴點他們也無所謂。但是房價貴一點,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,卻是緻命的!
舉個簡單的例子,有些人的父母,一輩子就攢了那麼五十萬。如果孩子結婚買房,若是房價在合理範圍内,例如現在的兩千塊一平米,他們就可以花二十萬買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,再花十幾萬簡單裝修一下,這樣孩子有了房子。他們還能剩下點養老錢……
等到孩子賺錢了,或者他們又賺了一些,就能改善生活了。
或者說,終于能夠生活了……”
紅孩兒聽到這就又些不懂了,撓撓頭道:“啥叫終于能夠生活了?難道他們之前沒有生活麼?”
方正搖頭道:“人先有生,後有活,生容易,活也容易,但是想要生活,太難了。幾乎所有的華夏人,從一出生開始,就在學着攢錢。這是歐美人所無法理解的,他們覺得華夏人未免太節儉了。
但是他們并不清楚,華夏平均起來看似富裕,但是真的到了每個人的手裡,其實并沒有多少錢,也就溫飽而已。
華夏人從那個一出生開始,就在為生存奮鬥,而不是在為生活奮鬥。
所以華夏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玩各種的興趣愛好,更多的時間,則是在謀劃未來。
因為他們很清楚,未來是需要一筆龐大的費用來支撐的。
首先他們面臨的是上學,上學費用國家幫忙分擔了一些,但是補課的費用卻是壓的很多家長擡不起頭。
國家雖然不讓補課,但是學生有什麼辦法?考大學,就是百鲫過江,百萬大軍過獨木橋,你不想辦法多學一點,多一點準備,誰能保證自己能擠進大學校園裡去?
大學對于很多窮人家庭來說,那是一條比較明确的翻身之路。
相對于出去打工,更加的清晰可見,并且知道怎麼努力,怎麼達成目标。
畢業之後,結婚又是一筆費用。
華夏和歐洲有一點是不一樣的,歐美人認為戀愛是平等關系,一切都是AA制,不存在誰出更多的錢的問題。
但是在華夏,結婚對于很多男孩子來說,就是一場割羊毛一般的災難!
因為,結婚就面臨着聘禮、彩禮、酒席、房子、車子等等物件的購買。
在這種風俗之下,哪怕女孩家十分友善的不想要,男方為了兩家的面子,也會拼命的将這些弄全了。
不是男孩死要面子,有的時候,這就是華夏父母的愛,自己再苦再累,哪怕将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,自己明天吃不上飯,也想把最好的給孩子辦置齊了。
事實上,這一筆往往是最大的一筆和必須的開銷!
就如同為師所說的,如果房價很低,那麼這個婚禮結束後,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,都能夠開始平靜的生活了。但是如果房價一下子從兩千漲到一萬呢?
老兩口辛辛苦苦攢的五十萬,隻能支付一個首付,甚至連裝修都費勁!
而且,錢一旦花出去,他們将身無分文!
更可怕的是,如果這時候再來一場災病,等待他們的,很可能不是婚禮,而是葬禮!
甚至連葬禮都辦不起……
如果房價再漲呢?
他們不僅身無分文,怕是還要負債累累……
原本一個可以走出貧窮,過上幸福日子的家庭,就這麼被高房價給摧毀了。
原本他們可以安居樂業,阖家幸福了,卻必須面臨着還債,以及後續的家庭經濟問題。這個時候,他們如何能生活?他們依然隻能努力生存……
老人奮鬥了一輩子,最終的結果,依然無法享受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