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4章(第10頁)

有點東西。

但是……再試一輪!

“開啟第二輪測試。”

“是!”

再次炮火洗地,進行第二輪測試。

依舊引發了電閃雷鳴,土壤都變焦發黑了。

雷震死死盯着谷内,等到結束的時候,又得到一份測算數據。

“第三輪!”

“是……”

“第四輪!”

“是……”

“第五輪!”

“是!”

“……”

接連進行了六輪測試,六份測算數據一字排開擺在雷震面前。

這些數據包括風速、風向、雷電密集程度等等,翻開之後就發現問題了,随着不停的進行測試,死亡谷内的雷爆不斷削弱,風速也不斷下降。

這是對其能量的消耗,不管裡面到底有什麼,觸發裝置是什麼,但随着炮火綿延,開始變弱了。

“氣候調節裝置!”

雷震發出自語聲,基本可以判斷死亡谷有着一套專門的氣候調節裝置,在某種數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觸發。

雷電、飓風、暴雨等等,跟氣候調節裝置幾乎一樣。

而所謂的氣候調節裝置,就是以人工的方式創造個小世界,利用各種手段達到自然氣候變換的目的。

比如建一個生态循環系統,利用特斯拉線圈制造雷電,它是通過高頻共振原理制造小型閃電的裝置,可以将普通電壓升壓高達50萬伏。

如果生态系統足夠大的話,還可以再增強,完全可以創造出人工雷暴。

再比如人工太陽、人工降雨、人工飓風等等,都是生态循環系統的一部分,全部可以實現!

“氣候調節系統?”指揮官問道。

“簡單來說就是氣象武器的應用,人工制造地震、海嘯、雷暴等自然武器。”雷震解釋道:“我們都清楚任何武器都不如自然之力,人類科技在自然面前孱弱的如同嬰兒一般,根本毫無反抗之力,所以西方早就開始研究氣象武器了,其中最典型、最普遍的就是人工降雨。”

人工降雨應用廣泛,是人類利用科技形成的增雨方式。

但絕大多數人忽略了它的研發初衷,最開始的時候,它就是作為武器使用的。

“人工降雨是氣象武器?”指揮官不解。

“酸雨,腐蝕一切。”雷震抽口煙說道:“破壞環境跟生态系統,導緻土壤酸化,隻要濃度足夠,會讓整片土地寸草不生,失去耕種能力,繼而形成荒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