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如浪潮一般的巨型蟑螂,陸笑光是想想就覺得頭皮發麻。
即便是眼下存在于地獄中的蟲群,都沒有那時候的蟑螂浪潮帶給他的視覺震撼感來得強烈。
再之後,在陸笑的引導下,但國鋒幻想他父親,也就是張初會像個救世主一樣降臨在他的面前。
結果當時處于渾渾噩噩狀态下的張初,還真就來了。
這時,張初繼續道:“我懷疑,他是不是把整個神話體系給臆想出來了!
可是這根本就沒有道理啊。
以他那時候的位格,怎麼可能臆想出這麼可怕的東西出來?”
聽到這裡,陸笑大概明白了張初想要表達的意思了。
也就是說,三壇海會大神是記載于神話故事中的一個虛構人物。
既然是虛構人物,那麼就代表他不存在于世間。
而昆侖山一脈的那批人放出的大招,在機緣巧合之下呼喚了這個名諱。
随後引來了正主的注視。
而正主,還極有可能是被但國鋒給臆想出來的。
從魔嬰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裡,差點就晉升成為舊日的前提來看。
這所謂的三壇海會大神,極有可能是舊日之上的存在。
同樣的,陸笑也不信巧合這一說。
巧合這東西,雖然存在,但巧合的發生是需要具備一系列的前提的。
例如一個班裡出現了兩個名字一模一樣的孩子。
那麼這其中需要兩方的父親是同一個姓氏作為前提,且需要兩方家庭身處于同一個學區,才有可能把兩個孩子送到同一個學校來。
而校方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情況發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,是會将相同名字的兩個學生打散到不同的班級去的。
出現這種問題,極有可能是校方在工作上出現了疏忽。
隻有這一系列的前提出現,才會造就出這樣的巧合。
套用這個思路到現在這件事上。
三壇海會大神這個名諱,并不存在撞名字的一系列巧合出現的前提。
如果硬要說的話,那就隻能是某位大佬在看到這個名字後覺得好聽,就把它用作自己的名諱了。
反向套用在兩個學生撞名字的問題上,那就是其中一方家長覺得這個名字好聽,于是就把孩子的名字改成了一樣的。
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。
可張初就好似猜到了陸笑所想一般。
他下一句話就提到了這個問題:“如果是因為喜歡這個稱呼,所以更改了自己的名諱,那麼這個名諱能夠精準地指向祂嗎?”
聽到這裡,陸笑的瞳孔猛然一縮。
的确,他将這個問題忽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