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章(第1頁)

沈冷猛的反應過來:“給黑武人看的?”

皇帝嗯了一聲:“這也是朕為什麼你南下的時候給你定了兩年之期的原因,也是朕把海沙調回來的原因,海沙已經到東疆了。”

沈冷的腦子裡飛速的轉動着:“陛下是覺得,朝中有黑武人的奸細?”

皇帝看向沈冷:“葉雲散當初在做的事,黑武人也一定在做,他能成為黑武汗皇身邊的親信之人,這朝中未必沒有黑武人的眼睛,這一戰,朕不能大意,東疆刀兵謀逆的消息傳出去之後,朕會調遣孟長安率軍平叛,到時候息烽口十萬大軍會往東南移動。”

沈冷道:“黑武人就會有所反應!”

皇帝點頭:“所以朕禦駕親征,不去瀚海城。”

沈冷心跳加速,不到這個時候,皇帝不會對任何人說起他的真正意圖,如果他沒提及孟長安那邊可能有關顧,皇帝也還是不會對他說,對誰都不會說。

按理說皇帝北征,自然是要去瀚海城北疆鐵騎所在之地,哪怕是在不久之前,皇帝與沈冷他們商議的時候還在說,息烽口的軍務交給孟長安和沈冷來處理,現在皇帝所說的,才是皇帝早就想到也早就定下的策略。

“朕會在息烽口,澹台袁術會帶着禁軍去瀚海城。”

皇帝看着沈冷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說道:“所以,朕的生死,就交給你了。”

第八百一十三章

純慫

大甯立國之初,皇帝每年都會進行兩次狩獵以練禁軍,夏狩走的遠一些,會到東疆行宮,而冬狩則在長安城以北的燕山,大甯立國百年之後,江山穩定,國力日漸強盛,皇帝便取消了夏狩,畢竟路途遙遠,一來一回就要走上半年。

而後又百年,冬狩也不是每年都會舉行,至大甯天成皇帝李承唐即位二十幾年來,隻有過三次冬狩,一次夏狩,所以在這北征之前舉行一次冬狩就顯得意義重大,不管是禁軍還是文武百官都知道這是在為北征做最後的裝備。

時至今日,各路大軍都已經開拔,有的在路上有的已經到達北疆,而在大軍到達之前一年,糧草辎重所需物資都已經運送到了北疆,北疆新建的三座巨型糧倉,足夠支撐百萬大軍數年消耗。

以南疆求立和窕國南理這樣富庶的地方全力供給北疆,竟是沒有損耗多少大甯原本的國庫所存,對于大甯來說,這是最好的戰前準備了,而這其中發揮作用最大的,自然是水師。

冬狩開始之前的大朝會上,陛下突然下旨,罷免東疆大将軍裴亭山一切軍職,保留爵位,責令裴亭山即刻赴京。

這個消息一出來,一天之内整個長安城的百姓就都得炸了。

誰都知道,用不了多久,消息所到之處,整個大甯都會炸了。

五大将軍之中,對皇帝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裴亭山,如果不是裴亭山當年率領九千刀兵從東疆晝夜不休的奔赴長安,李承唐也許就不可能成為大甯的皇帝陛下,二十幾年後,這位被人稱為帝盾的大将軍竟是在北征之前被罷免,難免令人唏噓更令人擔憂。

朝臣紛紛出列請陛下收回成命,奈何皇帝似乎鐵了心,不管是誰說都不理,書院院長路從吾,武院院長石元雄兩位老臣苦勸,結果被陛下趕出太極殿,勒令這兩位老臣回家反省,冬狩也不必參加,這一下,朝臣皆懼。

還沒等衆人冷靜下來,陛下的第二道旨意又下了......内閣首輔元東芝因年老體衰實在力不從心難以支撐内閣繁雜諸事,陛下為元東芝着想,準其請辭,自即日起,賴成接任内閣首付,三個月之内重組内閣,賴成将會提交一份新的内閣成員名單上來。

這兩個消息,把朝堂震的搖搖晃晃。

裴亭山,東疆刀兵大将軍,有擁主之功,從龍伴駕力挽狂瀾,元東芝,沐昭桐之後的内閣首輔大學士,兢兢業業不辭辛勞,這兩個人同時離開朝廷,格局大變。

如果說元東芝的離開還是大家預料之内,那裴亭山的事就真的出乎所有人預料,元東芝離開内閣已經征兆明顯,畢竟在幾個月之前賴成就已經暫代内閣首輔大學士之職,元東芝已經逐漸淡出台前,他最得意的門生康為被陛下調往平越道,這是在賴成鋪平道路,所以朝臣還能理解,然而裴亭山的事滿朝文武全都沒辦法馬上接受,北征之前,罷免裴亭山,卻不提誰為東疆刀兵大将軍的接任者,這會出大亂子的。

可是陛下罕見的不接受任何人的勸阻,代放舟喊了一聲退朝,皇帝随即離開太極殿回了東暖閣。

半個時辰之後,東暖閣外邊寒風之中跪了一地的朝臣,滿朝文武幾乎都在,跪在東暖閣外邊請皇帝三思,皇帝卻閉門不見,任由那些大人們跪在那兒,又半個時辰之後,還是太子急匆匆從東宮趕來,勸說滿朝文武離開,可依然還有很多朝臣跪在外邊不肯走。

禁軍大營,後院小校場。

沈冷持刀而立,看着面前一臉笑意的禁軍大将軍澹台袁術:“大将軍,好久沒有讨教了。”

澹台袁術道:“看起來你似乎胸有成竹。”

沈冷聳了聳肩膀:“如果我赢了,大将軍請我喝酒,若我輸了,大将軍也要請我喝酒。”